幼儿急疹是好事吗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幼儿急疹有一定积极意义但患病有不适表现,需注意发热时监测体温、避免捂热;皮疹时保持清洁、避免搔抓;饮食给清淡易消化且保证水分,保证休息;病情观察精神状态及其他伴随症状,异常需及时就医。
一、幼儿急疹是否是好事
幼儿急疹是婴幼儿常见的一种急性发热发疹性疾病,从某种角度来说有一定积极意义。它主要是由人类疱疹病毒6型等感染引起,多数情况下病程具有自限性,患儿经过适当护理等大多能自行恢复,一般不会留下严重的后遗症等,所以从疾病自然转归和大多可自愈的角度看有其相对积极的一面,但患病过程中孩子会有发热、出疹等不适表现,又并非绝对意义上完全“好”的事。
二、幼儿急疹需要注意的问题
1.发热护理方面
体温监测:幼儿急疹常伴有发热,需密切监测体温变化。由于婴幼儿体温调节中枢不完善,体温可能波动较大,需每1-2小时测量一次体温,当体温超过38.5℃且患儿出现不适时,可采用适当的物理降温,如用温水擦拭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丰富部位,但要避免擦拭心前区等敏感部位,物理降温适用于各年龄段患儿,重点是根据患儿舒适度来操作,优先非药物干预降低体温过高对孩子的不良影响。
避免捂热:发热时不要给孩子穿盖过多,应保持衣物和被褥轻薄、透气,利于散热,这对于各年龄段幼儿都很重要,因为过度捂热可能会导致体温进一步升高,加重不适。
2.皮疹护理方面
保持皮肤清洁:出疹期间要注意保持皮肤清洁,可适当给孩子洗澡,但要注意水温适宜,一般控制在37-38℃左右,洗澡时间不宜过长,5-10分钟即可,洗完后及时用柔软的毛巾轻轻擦干皮肤,避免用力擦拭导致皮疹破损。对于新生儿及小婴儿,更要轻柔操作,因为其皮肤娇嫩,防止引起皮肤损伤继发感染等情况。
避免搔抓:告知家长要防止幼儿搔抓皮疹,可给孩子修剪指甲,避免因搔抓导致皮疹破损感染。如果皮疹有瘙痒感,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合适的外用药物缓解瘙痒,但要严格遵循医生建议,尤其是低龄儿童用药需格外谨慎。
3.饮食与休息方面
饮食:患病期间孩子食欲可能会受到影响,应给予清淡、易消化的饮食,如米粥、面条等,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鼓励孩子多喝温开水,以促进新陈代谢,帮助毒素排出。对于小婴儿,要注意喂养方式,避免呛咳等情况,根据孩子年龄合理调整饮食结构,满足其营养需求同时减轻胃肠道负担。
休息:保证孩子充足的休息,让孩子多卧床休息,营造安静、舒适的休息环境,利于身体恢复。休息环境要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温度一般维持在22-25℃,湿度保持在50%-60%左右,这样的环境有助于孩子更好地休息,促进机体康复。
4.病情观察方面
精神状态:密切观察孩子的精神状态,如是否出现精神萎靡、烦躁不安、嗜睡等异常情况。如果孩子精神状态差,需及时就医,因为少数患儿可能会出现一些并发症等情况,及时发现异常能尽早进行干预处理。对于不同年龄段幼儿,精神状态的表现有所不同,家长要仔细留意,比如婴儿可能通过哭闹、吃奶情况等判断精神状态,幼儿则可通过其玩耍、对周围环境的反应等判断。
其他伴随症状:注意观察孩子是否有其他伴随症状,如咳嗽、呕吐、腹泻等。如果出现咳嗽加重、呕吐频繁、腹泻明显等情况,也需要及时就诊,因为这些症状可能提示合并了其他呼吸道或消化道疾病等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