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慢性肠炎有什么症状及如何治疗
小儿慢性肠炎有消化系统症状如腹泻、腹痛、呕吐,还有全身症状如营养不良、发热;治疗包括一般治疗(饮食调整、休息)和药物治疗(益生菌、肠黏膜保护剂、针对病因治疗);特殊人群(小儿)需注意年龄因素、生活方式、病史因素,不同年龄段有不同饮食等要求,要保持环境清洁、养成卫生习惯、保证睡眠和户外活动,有特殊病史要避免相关过敏情况,复发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一、小儿慢性肠炎的症状
小儿慢性肠炎常见症状有以下几方面:
消化系统症状:
腹泻:大便次数增多,可为稀便、糊状便或水样便,部分患儿可能伴有黏液便或脓血便。腹泻频率因病情轻重而异,轻的可能每天数次,重的可达十余次。例如一些患儿可能每天腹泻5-10次不等,粪便性状有明显改变。
腹痛:多为腹部隐痛,患儿可能会表现出哭闹不安、用手捂肚子等表现,疼痛部位不固定,一般在脐周较多见。
呕吐:部分患儿会出现呕吐症状,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严重时可能会呕吐胆汁等。
全身症状:
营养不良:由于肠道吸收功能受到影响,长期慢性肠炎的患儿可能会出现体重不增或下降、身高增长缓慢等情况,外观上表现为面色苍白、精神萎靡等。因为肠道不能很好地吸收营养物质,影响了小儿的生长发育。
发热:病情活动期可能会有低热,少数患儿也可能出现中度发热,但一般热度不会很高,多在37.5-38.5℃左右。
二、小儿慢性肠炎的治疗
一般治疗:
饮食调整:对于小儿慢性肠炎患儿,需要调整饮食结构。提倡母乳喂养,人工喂养的患儿应选择合适的腹泻奶粉。年龄较大的患儿可给予易消化、少渣的食物,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以及生冷食物等,以减轻肠道负担,例如可以给患儿吃米粥、面条等容易消化的食物。
休息:保证患儿充足的休息,有利于身体的恢复,减少体力消耗,让肠道得到相对缓和的状态。
药物治疗:
益生菌:可以调节肠道菌群,常用的有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等益生菌制剂。肠道菌群失调是小儿慢性肠炎常见的因素之一,补充益生菌有助于恢复肠道正常菌群,改善肠道功能。
肠黏膜保护剂:如蒙脱石散,它可以吸附肠道内的毒素和病原体,保护肠黏膜,起到止泻的作用。
针对病因治疗:如果是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肠炎,需要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用合适的抗生素;如果是过敏因素导致的慢性肠炎,则需要避免接触过敏原。
三、特殊人群(小儿)注意事项
年龄因素:小儿各个器官发育尚不完善,在治疗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药物的选择和使用。例如对于低龄儿童,应尽量避免使用可能对肝肾等器官有较大负担的药物,选用更安全、适合儿童剂型的药物。在饮食调整方面,不同年龄段的小儿饮食需求不同,要根据年龄给予合适的食物,如婴儿期主要以母乳或配方奶为主,随着年龄增长逐步添加辅食。
生活方式:要注意保持小儿生活环境的清洁卫生,避免小儿接触感染源。同时,要让小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饭前便后洗手等,减少肠道感染的机会。另外,要保证小儿充足的睡眠,适当进行户外活动,增强体质,有助于提高机体抵抗力,促进慢性肠炎的恢复。
病史因素:如果小儿有过食物过敏史等特殊病史,在治疗慢性肠炎时要格外注意避免使用可能引起过敏的药物或食物。对于有慢性肠炎反复发作病史的小儿,家长要更加密切观察小儿的病情变化,一旦出现腹泻、腹痛等症状加重或其他异常情况,要及时就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