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判断幼儿急疹
幼儿急疹有特定临床表现,发热多见于6-18月龄婴幼儿,突发高热3-5天,热退疹出,皮疹为红色斑丘疹;辅助检查包括血常规可见白细胞及淋巴细胞变化,病毒学检查可检测特异性抗体;需与风疹、麻疹、猩红热鉴别;免疫功能低下及有基础疾病的幼儿患幼儿急疹需特殊关注和护理。
一、幼儿急疹的临床表现
1.发热表现:
多见于6-18月龄的婴幼儿,突发高热,体温可迅速升至39-40℃以上,且发热通常持续3-5天,发热时一般情况良好,可能仅有轻微不适,如轻度烦躁等。这是因为幼儿急疹多由人类疱疹病毒6型(HHV-6)感染引起,病毒感染初期主要引起机体发热反应。
2.皮疹表现:
热退疹出是幼儿急疹的典型特点。当发热持续3-5天后体温骤降,同时或体温下降后1-2天内开始出疹。皮疹为红色斑丘疹,散在分布,直径2-5mm,先发生于颈部和躯干,然后蔓延至面部和四肢,皮疹一般1-2天内出齐,1-2天内逐渐消退,消退后不留色素沉着和脱屑。这是由于病毒感染引起的免疫反应在热退时启动,导致皮疹出现。
二、幼儿急疹的辅助检查
1.血常规:
发病初期白细胞总数可正常或稍高,随后白细胞总数降低,淋巴细胞比例明显升高,可达70%-90%。这是因为病毒感染时,机体免疫反应以淋巴细胞为主,导致血常规出现这样的变化,通过血常规可以初步判断感染类型为病毒感染为主。
2.病毒学检查:
可以通过检测血清中人类疱疹病毒6型或7型的特异性抗体,如IgM抗体,发病1周内即可检测到阳性,这对明确幼儿急疹的病因有重要意义。通过病毒学检查能够直接确定是由人类疱疹病毒6型或7型感染引起的幼儿急疹。
三、与其他类似疾病的鉴别诊断
1.风疹:
风疹患者发热1-2天后出疹,皮疹先见于面部,然后迅速蔓延至全身,为淡红色斑丘疹,可融合成片,伴有耳后、枕后淋巴结肿大,血常规中淋巴细胞增多,但有发热前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如咳嗽、流涕等,与幼儿急疹热退疹出的特点不同。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其临床症状有自身特点可与幼儿急疹鉴别。
2.麻疹:
麻疹发热3-4天后出疹,出疹时体温更高,皮疹为红色斑丘疹,自耳后、发际开始,逐渐蔓延至全身,口腔颊黏膜可见科氏斑,这与幼儿急疹热退疹出、无口腔黏膜斑等表现明显不同。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有其典型的出疹顺序和口腔表现等可用于鉴别。
3.猩红热:
猩红热发热1-2天后出疹,皮疹为弥漫性充血的皮肤上出现针尖大小的丘疹,压之褪色,伴有草莓舌、口周苍白圈等表现,与幼儿急疹的皮疹特点和发热出疹规律均不同。猩红热是由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有其独特的临床症状可鉴别。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免疫功能低下的幼儿:
免疫功能低下的幼儿患幼儿急疹时,病情可能相对较重,发热持续时间可能更长,皮疹表现也可能不典型。需要密切观察体温变化以及皮疹进展情况,因为免疫功能低下者感染后机体反应不如正常幼儿,容易出现并发症等情况,所以要加强护理,保持皮肤清洁,避免继发感染,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2.有基础疾病的幼儿:
对于有先天性心脏病等基础疾病的幼儿,患幼儿急疹时,发热可能会加重心脏负担,需要密切监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因为基础疾病可能会在发热等应激状态下加重病情,所以要更加关注幼儿的一般状况,如出现呼吸急促、面色苍白等情况要及时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