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关节炎治疗包括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中体重超重者需减轻体重,运动选低冲击性运动,辅助器具可减少病变关节负重;药物治疗分非甾体抗炎药(抑制COX活性抗炎镇痛,不同年龄有注意事项,胃肠道病史者需谨慎)、软骨保护剂(氨基葡萄糖刺激软骨细胞等,硫酸软骨素与氨基葡萄糖协同)、糖皮质激素(单关节骨关节炎可关节腔内注射,注意频率等);药物选择综合患者年龄、性别等因素,年轻者倾向关节保护药,老年者考虑肝肾功能,胃肠道病史者选刺激小药物,心血管病史者用选择性COX-2抑制剂需评估风险。
一、非药物治疗基础
骨关节炎非药物治疗是重要基础,适用于各年龄段、不同性别及有不同生活方式和病史的患者。对于体重超重的患者,减轻体重可显著降低关节负重,延缓骨关节炎进展,比如研究发现体重减轻5%-10%能使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症状改善。运动方面,合适的运动如游泳、骑自行车等低冲击性运动,能增强关节周围肌肉力量,维持关节稳定性,不同年龄和身体状况的患者可选择适合的运动方式,如年轻人可进行中等强度运动,老年人可选择散步等轻度运动。另外,辅助器具的使用,如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使用手杖等辅助器具可减少病变关节负重。
二、药物治疗分类及相关药物
(一)非甾体抗炎药(NSAIDs)
1.作用机制:通过抑制环氧化酶(COX)的活性,减少前列腺素合成,从而发挥抗炎、镇痛作用。
2.适用情况:用于缓解骨关节炎引起的疼痛和炎症,不同年龄患者均可能适用,但需注意儿童使用的特殊性,一般不推荐低龄儿童使用,因为儿童对药物的代谢和耐受性与成人不同。对于有胃肠道病史的患者,使用时需谨慎,可同时使用胃保护药物,如质子泵抑制剂等,以减少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
(二)软骨保护剂
1.氨基葡萄糖:
作用机制:可刺激软骨细胞产生具有正常多聚体结构的蛋白多糖,抑制损伤软骨的酶如胶原酶和磷脂酶A2的活性,并可防止损伤细胞的超氧化自由基的产生。
适用情况:适用于各年龄段骨关节炎患者,对于有长期关节退变病史的患者可能有一定益处,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关节功能,延缓骨关节炎进展。
2.硫酸软骨素:
作用机制:与氨基葡萄糖有协同作用,可促进软骨基质的合成,抑制软骨降解酶的活性。
适用情况:同样适用于各年龄段骨关节炎患者,对于关节软骨已有一定损伤的患者,可能有助于软骨的修复和保护。
(三)糖皮质激素
1.局部注射:对于单关节的骨关节炎,可考虑关节腔内注射糖皮质激素。如膝关节骨关节炎,关节腔内注射糖皮质激素能快速缓解疼痛和炎症,但需注意注射频率,一般一年注射次数不宜过多,因为频繁注射可能会导致软骨退变加速等不良反应。对于有糖尿病病史的患者,使用时需密切监测血糖,因为糖皮质激素可能会影响血糖代谢。
三、药物治疗的选择原则
药物治疗的选择需综合考虑患者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等因素。对于年轻患者,在选择药物时更倾向于选择对关节保护作用更好的药物,如氨基葡萄糖等软骨保护剂;对于老年患者,在缓解疼痛的同时需考虑药物对肝肾功能的影响,选择对肝肾功能影响较小的药物。有胃肠道疾病病史的患者优先选择对胃肠道刺激小的药物,如选择性COX-2抑制剂等,但需注意其心血管方面的风险。而对于有心血管疾病病史的患者,使用选择性COX-2抑制剂时需谨慎评估心血管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