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关节炎的治疗包括非药物、药物和手术治疗。非药物治疗有运动疗法(依情况选游泳、骑车等适度运动)、物理治疗(热疗、冷疗、电疗等,需考虑基础病史影响)、减轻体重(超重者减体重可缓病情,不同年龄减重方式有别);药物治疗包括缓解疼痛炎症的非甾体抗炎药(注意不良反应)和有软骨保护修复作用的软骨保护剂(起效慢需长期用);手术治疗有适用于早期的关节镜手术、有明显力线异常者的截骨术、晚期严重者的人工关节置换术,不同手术适用人群及术后康复等有差异。
一、非药物治疗
1.运动疗法:根据患者情况进行适度运动,对于骨关节炎患者,合适的运动可增强肌肉力量,改善关节功能。例如游泳,水的浮力能减轻关节负重,患者在水中进行肢体运动,既可以锻炼肌肉,又不会对关节造成过大压力;还有骑自行车,能在一定程度上活动膝关节等部位,提高关节的灵活性,但运动时要注意适度,避免过度劳累加重关节损伤。不同年龄、生活方式的患者运动方式和强度需调整,年轻且日常活动量较大的患者可能运动强度可稍高些,而老年患者则应选择相对温和的运动方式。
2.物理治疗:包括热疗、冷疗、电疗等。热疗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和肌肉痉挛,例如使用热敷袋,温度一般控制在40-50℃左右,每次热敷15-20分钟,每天可进行数次;冷疗适用于急性炎症期,能减轻肿胀和疼痛,如用冰袋冷敷,每次冷敷10-15分钟,间隔1-2小时可重复;电疗则通过特定的电流刺激来改善关节周围的血液循环和肌肉状态等。对于有基础病史的患者,物理治疗时需考虑病史对治疗的影响,比如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热疗时要注意温度和时间,避免引起血压等波动。
3.减轻体重:对于体重超重的骨关节炎患者,减轻体重可显著减轻关节负重,从而延缓疾病进展。例如体重超标的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每减轻1公斤体重,膝关节所受压力可减少约3-4公斤,所以通过合理饮食和适当运动来减轻体重对病情控制很重要。不同年龄阶段减轻体重的方式略有不同,年轻人可通过增加运动量结合合理饮食来减重,老年人则要注意在保证营养的前提下适度控制饮食和进行温和运动。
二、药物治疗
1.非甾体抗炎药:可缓解疼痛和炎症,但需注意其可能的胃肠道等不良反应。不同个体对药物的耐受性不同,比如有胃肠道疾病病史的患者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时需谨慎,可选择对胃肠道刺激较小的药物或同时采取保护胃肠道的措施。
2.软骨保护剂:如氨基葡萄糖等,可能对软骨有一定的保护和修复作用,有助于改善关节功能,但起效相对较慢,需要长期服用观察效果。
三、手术治疗
1.关节镜手术:适用于早期骨关节炎患者,可清理关节内的病变组织、游离体等,改善关节症状。对于年轻、活动量较大且关节病变相对局限的患者可能是合适的选择,但术后仍需注意康复和关节的保护。
2.截骨术:通过改变下肢力线来减轻关节负重,适用于有明显力线异常的骨关节炎患者,如膝关节内翻或外翻的患者。不同年龄和身体状况的患者截骨术的效果和风险不同,老年患者可能需要综合评估身体状况后再决定是否适合该手术。
3.人工关节置换术:对于晚期严重骨关节炎患者,人工关节置换术是改善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的有效方法。但手术有一定风险和并发症,术后康复也很关键,不同年龄的患者术后康复的进度和方式可能有所不同,年轻患者可能需要更积极的康复训练来恢复关节功能以适应日常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