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异位症症状
子宫内膜异位症有多种症状,疼痛方面,包括继发性且进行性加重的痛经、非经期慢性盆腔痛、深部性交痛和经期排便痛;不孕率达40%50%,与盆腔微环境改变、免疫及卵巢功能异常等有关;月经异常表现为月经量增多和月经周期紊乱;还可能出现泌尿系统和呼吸道症状。特殊人群中,青春期女性出现痛经或月经异常需及时就医,育龄女性有相关症状应积极检查,年龄较大女性治疗时需综合评估,有腹部手术或多次人工流产史的女性要注意观察症状、定期体检。
一、疼痛
1.痛经:这是子宫内膜异位症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多为继发性且进行性加重。疼痛通常从月经来潮前12天开始,经期第1天最严重,以后逐渐减轻,可持续整个经期。疼痛部位多为下腹深部和腰骶部,有时可放射至会阴、肛门或大腿。年轻女性在初潮后一段时间内无痛经,之后出现进行性加重的痛经,应警惕子宫内膜异位症。有剖宫产等腹部手术史的女性,发生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时,在经期切口部位会出现疼痛。
2.慢性盆腔痛:部分患者在非经期也会出现盆腔疼痛,可持续数周甚至数月。这种疼痛程度轻重不一,会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长期久坐、生活压力大的女性,慢性盆腔痛可能会更明显。
3.性交痛:多见于直肠子宫陷凹有异位病灶或因病变导致子宫后倾固定的患者。一般表现为深部性交痛,月经来潮前性交疼痛更明显。对于性生活活跃的育龄女性,出现性交痛需考虑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可能。
4.排便痛:当异位病灶累及直肠、乙状结肠等部位时,患者在经期可出现排便次数增加、排便痛或便血等症状。有肠道疾病史的女性,可能会混淆症状,需仔细鉴别。
二、不孕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不孕率高达40%50%。异位的内膜可导致盆腔微环境改变,影响精卵结合及运送;免疫功能异常可破坏子宫内膜正常代谢及生理功能;卵巢功能异常,如排卵障碍、黄体形成不良等,也会影响受孕。年龄较大的女性本身生育能力下降,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时,不孕的风险更高。有多次人工流产史的女性,患子宫内膜异位症导致不孕的可能性增加。
三、月经异常
1.月经量增多:可能与卵巢实质被异位囊肿破坏或卵巢被粘连包裹,导致卵巢功能紊乱有关。也可能是由于合并子宫腺肌病或子宫肌瘤所致。月经量过多会导致贫血等并发症,影响患者身体健康。长期精神紧张、生活不规律的女性,月经异常可能更明显。
2.月经周期紊乱:表现为月经周期延长或缩短,这与内分泌失调、卵巢功能受影响有关。青春期女性本身内分泌系统尚未完全稳定,患子宫内膜异位症时月经周期紊乱可能更难纠正。
四、其他症状
1.泌尿系统症状:当异位病灶累及膀胱、输尿管时,可出现经期尿频、尿痛、血尿等症状。有泌尿系统感染史的女性,出现这些症状时易误诊,需进一步检查。
2.呼吸道症状:极少数情况下,子宫内膜异位症可累及肺部,患者在经期可出现周期性咯血、气胸等症状。有肺部疾病史的女性,出现这些症状需与原有疾病相鉴别。
特殊人群温馨提示:青春期女性出现进行性加重的痛经或月经异常,家长应重视,及时带孩子就医,以免延误病情影响生育功能。育龄女性有不孕、性交痛等症状,要积极检查,早期诊断和治疗有助于提高受孕几率。年龄较大的女性,由于身体机能下降,手术耐受性可能较差,在治疗时需综合评估身体状况。有腹部手术史、多次人工流产史的女性,发生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风险增加,平时要注意观察自身症状,定期体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