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牙龈萎缩怎么治疗
中医治疗牙龈萎缩有中药内服调理、针灸疗法、中医外治法等方法。中药内服针对肾虚、胃火炽盛、气血不足等不同证型分别用相应方剂调理;针灸选合谷等穴位,通过刺激调节多种系统功能来改善;中医外治法包括中药漱口直接作用于牙龈局部,穴位贴敷调节脏腑功能,不同方法适用于不同证型个体,治疗中需辨证论治,患者日常要注意口腔卫生等配合治疗,特殊人群需专业医师调整。
一、中药内服调理
中医认为牙龈萎缩多与肾虚、胃火炽盛、气血不足等因素有关。若是肾虚型牙龈萎缩,常见腰膝酸软、头晕耳鸣等症状,可选用左归丸等补肾填精的方剂进行调理;对于胃火炽盛导致的牙龈红肿、疼痛、萎缩,伴有口臭、便秘等表现,常以清胃散加减来清胃泻火;而气血不足引起的牙龈萎缩,兼见面色萎黄、神疲乏力等,多以八珍汤之类的方剂益气补血。这些方剂都是基于中医理论,经过长期临床实践验证有一定改善牙龈萎缩的作用,其药效是通过调节人体整体的气血、脏腑功能来实现对牙龈局部状况的改善,相关研究也表明中药内服能从多方面调节机体状态,对牙龈萎缩的恢复有积极意义。
二、针灸疗法
1.选穴:常选取合谷、太溪、足三里、血海等穴位。合谷为手阳明大肠经原穴,有疏风解表、行气活血等作用;太溪是足少阴肾经原穴,可补肾滋阴;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合穴,能调理脾胃、补中益气;血海可补血活血。通过针刺这些穴位,起到调节经络气血、补益肝肾脾胃等作用,从而改善牙龈萎缩相关的机体功能状态。针刺的刺激量等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由专业医师操作,不同患者因体质、病情等差异,选穴和针刺手法可能会有调整。
2.作用机制:针灸通过刺激穴位,影响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等多种系统功能。例如针刺足三里能调节胃肠道的消化吸收功能,进而影响营养物质的摄取和利用,为牙龈组织提供良好的营养支持;针刺太溪可调节肾脏的功能,促进肾精的充盛,从中医理论角度来说肾精充足有助于牙龈的坚固,对牙龈萎缩的改善有帮助,相关针灸临床研究也证实其对牙龈萎缩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三、中医外治法
1.中药漱口:常用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固齿作用的中药方剂煎水漱口,如金银花、黄芩、连翘、地骨皮等中药组方。通过漱口使药物直接作用于牙龈局部,起到清洁口腔、消炎止痛、改善牙龈局部气血循环等作用。例如金银花有清热解毒之功,黄芩能清热燥湿,诸药合用可减轻牙龈的炎症反应,缓解牙龈萎缩伴随的不适症状,对于口腔卫生不佳导致牙龈萎缩的患者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但漱口时要注意温度适宜,避免刺激口腔黏膜等。
2.穴位贴敷:可将一些中药制成膏剂等贴敷于特定穴位,如将补骨脂、骨碎补等具有补肾固齿作用的中药研末后贴敷于足三里、涌泉等穴位。药物通过皮肤渗透进入体内,起到调节相应脏腑功能的作用,从而对牙龈萎缩产生治疗影响。穴位贴敷相对较为简便,患者依从性较好,不过要注意贴敷时间和药物对皮肤的刺激性,对于皮肤敏感的人群需谨慎使用。
不同的中医治疗方法适用于不同证型和个体的牙龈萎缩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辨证论治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同时,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也需注意保持口腔清洁卫生,合理饮食,避免过度劳累等,以配合中医治疗更好地改善牙龈萎缩状况。对于儿童等特殊人群,中医治疗牙龈萎缩时要更加谨慎,需由专业的中医医师根据儿童的具体情况进行操作和用药等方面的调整,充分考虑儿童的生理特点和耐受性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