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子宫肥大症
子宫肥大症是子宫均匀增大、肌层厚度超2.5cm且伴不同程度子宫出血的疾病,病因包括多产妇慢性子宫复旧不全等,临床表现有月经改变等,诊断靠妇科检查等,需与子宫肌瘤等鉴别,治疗分保守和手术,特殊人群如育龄期等有不同注意事项。
一、定义
子宫肥大症是指子宫均匀增大,肌层厚度超过2.5cm以上,伴有不同程度子宫出血的一种疾病。
二、病因
1.多产妇慢性子宫复旧不全:多产妇的子宫肌层内弹力纤维组织在平滑肌间及血管周围增生,致使子宫肥大。
2.卵巢功能障碍:雌激素持续刺激,可使子宫肌层肥厚。临床上常见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尤其病程较长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子宫增大。
3.炎症引起:慢性附件炎、盆腔结缔组织炎及子宫慢性肌炎,引起子宫肌层内胶原纤维增生,使子宫纤维化。
4.盆腔瘀血:引起子宫结缔组织增生,亦可致子宫肥大。
5.子宫肌层血管硬化:原发性子宫血管病变等。
三、临床表现
1.月经改变:主要表现为月经量过多,持续天数延长;也有的表现为周期缩短至20天左右,经量及持续天数无明显改变;或表现为月经期延长,但经量不多。
2.下腹疼痛及白带增多:患者多为经产妇,且多数为3产以上。患病时间长、流血量多者呈贫血貌。妇科检查子宫均匀增大,一般为6周妊娠大小,少数超过8周妊娠大小,质地较坚韧。双侧附件多无异常,探针检查探测宫腔无变形。
3.压迫症状:当子宫肥大如妊娠8周大小,盆腔底部压迫症状多不明显。偶而增大的子宫前倾显著,则可压迫膀胱而出现尿频。若子宫后倾,可压迫直肠引起坠胀感或便秘。
4.其他:病程较长的患者可出现贫血症状,如面色苍白、乏力等。
四、诊断方法
1.妇科检查:通过双合诊或三合诊检查子宫大小、形态、质地等,子宫均匀增大,肌层肥厚,一般达2.5-3cm。
2.B超检查:是常用的辅助检查方法,可显示子宫肌层增厚,回声均匀。
3.病理检查:必要时可行诊断性刮宫做病理检查以明确诊断,排除其他子宫病变。
五、鉴别诊断
1.子宫肌瘤:子宫呈不规则增大,可通过B超、MRI等检查鉴别,子宫肌瘤多有结节状突起,与子宫肥大症的均匀增大不同。
2.子宫腺肌病:也可导致子宫增大,但多伴有进行性加重的痛经,子宫多呈均匀性增大,且结合B超等检查可鉴别。
六、治疗原则
1.保守治疗:适用于无症状的轻度子宫肥大患者。主要包括定期随访观察,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等。对于有贫血的患者,可适当补充铁剂等纠正贫血。
2.手术治疗:适用于症状明显、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手术方式包括子宫切除术等,但手术应严格掌握适应证,充分考虑患者的年龄、生育需求等因素。对于年轻有生育需求的患者,需谨慎选择手术方式,尽量保留生育功能。
七、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育龄期女性:若患有子宫肥大症,可能会影响受孕或导致孕期并发症等。应积极就医,根据病情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或备孕规划。在孕期需密切监测子宫情况,因为子宫肥大可能增加孕期子宫破裂等风险。
2.围绝经期女性:围绝经期女性出现子宫肥大症相关症状时,需注意与围绝经期综合征等相鉴别。同时,在治疗上需综合考虑其内分泌变化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3.老年女性:老年女性患子宫肥大症时,要警惕是否有恶性病变的可能。需完善相关检查,如病理检查等,以明确诊断,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应处理。同时,老年女性身体机能下降,在治疗过程中需注意整体身体状况的评估和护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