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颌骨骨折治疗方式
下颌骨骨折治疗方式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保守治疗适用于无明显移位等情况,通过颌间固定等维持位置,受年龄、生活方式、病史等影响;手术治疗包括切开复位内固定术,适用于明显移位等情况,用钛板钛钉固定,受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等影响,还有针对特殊类型骨折如髁突骨折的其他手术方式,需考虑患者相关因素。
一、保守治疗
1.适应证
适用于无明显移位的下颌骨骨折,特别是儿童患者,因其下颌骨骨质较软,塑形能力强。对于一些轻度移位且患者全身状况不适合手术的老年患者也可考虑。例如,儿童下颌骨骨折若骨折端移位小于2mm,且不影响咬合关系时,可先尝试保守治疗。
主要通过颌间固定等方法来维持骨折端的位置,促进骨折愈合。颌间固定是利用牙弓夹板将上、下颌牙齿固定在一起,使下颌骨保持在正常的咬合关系上,一般固定时间为4-6周。在固定期间,患者需要进食流质或半流质食物,保持口腔清洁,防止口腔感染。
2.影响因素
年龄方面,儿童由于生长发育的特点,保守治疗后骨折愈合相对较快,但需要密切观察咬合关系的变化;老年患者保守治疗时需要更严格地控制口腔卫生,因为老年患者机体抵抗力相对较弱,口腔感染风险较高。生活方式上,患者需要严格遵循医嘱,避免咀嚼硬物,否则可能导致骨折端移位,影响治疗效果。病史方面,如果患者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血糖控制不佳会影响骨折愈合,在保守治疗过程中需要更加关注血糖情况并进行相应调控。
二、手术治疗
1.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适应证
适用于有明显移位的下颌骨骨折,如骨折端移位超过2mm、影响咬合关系或面部外形的情况。对于复杂的下颌骨骨折,如多发性骨折、粉碎性骨折等也多采用手术治疗。例如,下颌骨体部的粉碎性骨折,骨折端移位明显,严重影响咀嚼和面部外观,需要通过切开复位内固定来恢复正常的解剖结构和功能。
手术方式及固定材料
常用的固定材料有钛板钛钉等。手术需要在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下进行,切开皮肤、肌肉等组织,暴露骨折端,将骨折端复位后用钛板钛钉进行固定。这种固定方式能够可靠地维持骨折端的位置,有利于骨折的愈合,一般术后2-3个月可根据骨折愈合情况取出内固定物(儿童患者可能根据骨折愈合情况适当调整取出时间,因为儿童骨骼仍在生长发育)。
影响因素
年龄上,儿童患者在手术时需要考虑其骨骼的生长发育,选择合适的固定材料和手术操作方式,避免固定材料影响骨骼的正常生长。性别方面一般无特殊影响,但女性患者可能更关注面部外观的恢复情况,手术医生在操作时需要更加精细以减少面部瘢痕等。生活方式上,术后患者需要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防止内固定物松动或骨折端再次移位。病史方面,如果患者有心血管疾病等,手术前需要对患者的全身状况进行全面评估,确保手术安全,如存在心血管疾病,需要将患者的病情控制在相对稳定的状态后再进行手术。
2.下颌骨骨折的其他手术方式
对于某些特殊类型的下颌骨骨折,如髁突骨折,可能还会采用关节重建术等。髁突骨折的治疗需要根据骨折的类型和移位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如果髁突骨折发生严重移位,影响颞下颌关节的功能,可能需要进行手术重建关节结构,以恢复正常的咀嚼功能和面部形态。在治疗过程中同样需要考虑患者的年龄、全身状况等因素,儿童髁突骨折如果移位不明显可先尝试保守治疗,若保守治疗效果不佳再考虑手术,而老年患者则更注重手术对全身状况的影响以及术后的功能恢复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