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性尿失禁怎么治
压力性尿失禁的治疗包括非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非手术治疗有盆底肌训练(各年龄段及性别轻度患者适用,凯格尔运动为常见方法)、膀胱训练(适用于膀胱功能紊乱者,延长排尿间隔并排空膀胱)、生物反馈疗法(利用仪器反馈助患者更有效训练盆底肌);手术治疗有耻骨后尿道悬吊术(适用于中重度经非手术无效者)、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创伤小、恢复快,适用于多种患者);药物治疗主要是α-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适用于不能耐受或不愿手术的轻中度患者)。治疗需综合患者具体情况选择方案,治疗中患者要配合且注意生活方式调整,特殊人群治疗更需谨慎。
一、非手术治疗
1.盆底肌训练:
适用人群:各年龄段、各性别有压力性尿失禁的人群均可尝试,尤其是轻度患者。对于有盆底肌损伤风险的人群,如经产妇、中老年人群等更为重要。
具体方法:凯格尔运动是常见的盆底肌训练方法,即有意识地对盆底肌进行收缩和放松训练。可以每天进行多次,每次收缩持续3-5秒,然后放松3-5秒,重复10-15次为一组,每天进行3-4组。通过长期坚持盆底肌训练,可增强盆底肌的力量,改善尿道括约肌的功能,从而减轻压力性尿失禁症状。
2.膀胱训练:
适用情况:适用于有膀胱功能紊乱的压力性尿失禁患者。
具体措施:逐渐延长排尿间隔时间,开始可每1-2小时排尿一次,然后慢慢延长至每2-3小时排尿一次,以训练膀胱的储尿功能。同时,在排尿时尽量排空膀胱,减少残余尿量,也有助于改善症状。
3.生物反馈疗法:
原理及作用:利用生物反馈仪器将盆底肌的肌电活动等信息反馈给患者,使患者能更直观地了解自己盆底肌的收缩情况,从而更有效地进行盆底肌训练。研究表明,生物反馈疗法结合盆底肌训练可以显著提高压力性尿失禁的治疗效果。
适用人群:适合能够配合治疗、有一定认知和操作能力的患者,包括不同年龄和性别的人群。
二、手术治疗
1.耻骨后尿道悬吊术:
原理:通过手术将尿道周围的组织悬吊,增加尿道的阻力,从而改善压力性尿失禁症状。
适用情况:适用于中重度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尤其是经非手术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对于年龄较大、身体状况能耐受手术的人群较为合适,但需要综合评估患者的全身情况。
2.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
优点: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
适用人群:适用于多种类型的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包括不同年龄和性别的患者,但同样需要评估患者的手术适应证和禁忌证,如患者的心肺功能等全身状况。
三、药物治疗
1.α-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
作用机制:通过刺激尿道平滑肌的α受体,增加尿道阻力。例如米多君等药物,但使用时需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对于有心血管疾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需要谨慎评估。
适用人群:适用于不能耐受手术或不愿意接受手术的轻中度压力性尿失禁患者,但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并密切监测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压力性尿失禁的治疗,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年龄、病情严重程度、全身健康状况等综合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在治疗过程中,患者需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同时注意生活方式的调整,如避免过度肥胖、减少咖啡因和酒精的摄入等,以提高治疗效果。对于特殊人群,如妊娠期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治疗需要更加谨慎,应在医生的专业评估下选择相对安全的治疗方式;对于老年患者,还需要考虑其合并其他疾病的情况,在治疗压力性尿失禁的同时,避免对其他疾病产生不利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