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糜尿怎么回事
乳糜尿是尿液含乳糜微粒呈乳白色的现象,病因主要是淋巴系统病变,如丝虫感染致淋巴管受阻使乳糜液入尿,还有腹部结核等少见病因;临床表现为尿液乳白色伴尿频等及全身症状;诊断靠乳糜试验等实验室检查和淋巴管造影等影像学检查;治疗丝虫感染用抗丝虫药等,预防需防蚊灭蚊及积极治腹部原发疾病降低风险。
一、病因机制
1.淋巴系统病变:
当淋巴系统发生病变时,比如胸导管或其分支的淋巴回流受阻,肠道吸收的乳糜液就无法正常通过淋巴系统回流至血液循环,而逆流进入泌尿系统的淋巴管,导致淋巴管内压力增高、破裂,乳糜液流入尿液中,从而形成乳糜尿。例如丝虫感染是引起乳糜尿的常见原因,丝虫寄生在淋巴系统内,可导致淋巴管炎、淋巴管阻塞等,进而引发乳糜尿。丝虫感染在不同年龄、性别均可发生,生活在丝虫病流行地区、有蚊虫叮咬史的人群风险较高。
2.其他较少见病因:
腹部结核、肿瘤、创伤等也可能影响淋巴系统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导致乳糜尿的发生,但相对丝虫感染来说较为少见。
二、临床表现
1.尿液外观:
典型表现为尿液呈乳白色,如牛奶样,有时可混有血丝。其外观会因乳糜液含量不同而有所差异,含量少的可能只是尿液稍显混浊,含量多的则完全呈乳白色。不同年龄的患者可能在尿液外观表现上无明显特殊差异,但儿童患者若长期出现乳糜尿,可能会影响其生长发育相关情况,如营养吸收等,因为长期丢失营养物质可能会对儿童的身体发育造成影响。
2.伴随症状:
部分患者可能伴有尿频、尿急、尿痛等泌尿系统感染的症状,这是因为乳糜尿为细菌等病原体提供了滋生的环境。对于不同性别来说,伴随症状的发生概率无明显性别差异,但女性由于生理结构特点,在合并泌尿系统感染时可能更容易出现一些不适表现。同时,患者可能会有消瘦、乏力等全身症状,这是由于乳糜液丢失了大量营养成分,长期丢失会导致身体营养状况下降。
三、诊断方法
1.实验室检查:
乳糜试验:通过离心尿液等方法进行乳糜试验,若结果呈阳性,提示尿液中含有乳糜微粒。该检查对于乳糜尿的初步诊断有重要意义,不同年龄的患者进行乳糜试验的操作和判断标准并无特殊差异,但儿童患者在采集尿液样本时需要特别注意操作的规范性,以确保结果准确。
尿液镜检:可发现尿液中存在脂肪滴等,有助于辅助诊断乳糜尿。
2.影像学检查:
淋巴管造影:可以清晰地显示淋巴管的形态、位置以及有无阻塞等情况,对于明确乳糜尿的病因有重要价值。例如可以通过淋巴管造影来判断丝虫感染导致的淋巴管阻塞部位等情况。不同年龄的患者进行淋巴管造影时,需要根据其体重、身体状况等调整造影剂的用量等,但总体目的都是为了准确观察淋巴管情况。
四、治疗与预防
1.治疗:
对于丝虫感染引起的乳糜尿,可采用抗丝虫药物治疗,如乙胺嗪等,但具体药物的使用需遵循相关医疗规范,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选择。同时,对于有淋巴管阻塞等情况的患者,可能需要考虑手术等治疗方法来恢复淋巴管的正常引流。
2.预防:
在丝虫病流行地区,要注意防蚊灭蚊,避免蚊虫叮咬,以减少丝虫感染的机会。对于有腹部相关疾病风险的人群,如腹部结核、肿瘤高危人群等,要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定期进行体检,以便早期发现和处理可能影响淋巴系统的病变,从而降低乳糜尿的发生风险。不同年龄、性别人群都需要注意这些预防措施,比如儿童要避免在蚊虫活跃时间外出,做好防护;女性在进行腹部相关疾病筛查时要遵循相应的医疗建议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