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筋膜炎有什么症状
肌筋膜炎症状多样,包括局部疼痛(可牵涉周围部位,中老年人及长期不良姿势者易出现)、肌肉紧张与痉挛(小腿、足底等部位可现,不同人群表现有差异)、活动受限(肩部等关节活动受影响,不同年龄程度不同)、压痛(病变部位有明显压痛点)及部分患者伴局部皮肤温度轻度升高、肌肉萎缩等伴随症状。
疼痛
局部疼痛:是肌筋膜炎最常见的症状之一。疼痛部位多与病变的肌肉、筋膜所在部位相关,可为隐痛、酸痛或刺痛等。例如,腰背部肌筋膜炎患者常出现腰背部的疼痛,这种疼痛在劳累、受寒后往往会加重。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均可出现,一般来说,中老年人由于肌肉、筋膜的退行性变,相对更容易患上肌筋膜炎而出现疼痛症状;而年轻人如果长期保持不良姿势(如长时间伏案工作、久坐等),也可能引发局部疼痛。在性别方面,并没有明显的性别差异导致疼痛表现不同,但生活方式对疼痛有影响,长期缺乏运动、姿势不良的人群更易出现局部疼痛。
牵涉痛:疼痛可能会向周围部位牵涉。比如,颈部肌筋膜炎可能会引起肩部甚至上肢的牵涉痛,患者会感觉上肢有放射性的疼痛或不适感,但实际上病变部位主要在颈部的肌肉和筋膜。病史方面,如果有颈部外伤史、长期颈部不良姿势的病史等,更容易出现牵涉痛的症状。
肌肉紧张与痉挛
肌肉紧张:患者受累部位的肌肉往往处于紧张状态,触摸时可感觉到肌肉发硬。以小腿肌筋膜炎为例,患者小腿肌肉会有发紧的感觉,这是因为筋膜的炎症刺激导致肌肉持续处于收缩状态来应对炎症反应。年龄较大的人群由于肌肉的弹性和柔韧性下降,肌肉紧张的表现可能会更明显;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或剧烈运动的人群,肌肉紧张的情况也较为常见。
肌肉痉挛:严重时可出现肌肉痉挛,表现为肌肉突发的、不自主的强直性收缩,可引起局部剧烈疼痛,且肌肉痉挛发作时往往能摸到条索状的硬结。例如,足底肌筋膜炎患者可能会在晨起下床第一步时出现足底肌肉的痉挛疼痛,这是因为夜间休息时足底肌肉处于相对放松状态,晨起活动时受到炎症刺激容易引发痉挛。对于儿童来说,一般较少发生肌筋膜炎,但如果有过度运动等情况,也可能出现肌肉痉挛,不过相对成人要少见得多;孕妇由于身体重心改变等因素,也可能出现肌肉痉挛的情况,需要特别注意。
活动受限
关节活动受限:由于疼痛和肌肉紧张、痉挛等因素,患者相应部位的关节活动会受到限制。比如,肩部肌筋膜炎患者会出现肩关节活动受限,表现为上举、外展等动作困难。不同年龄阶段的患者活动受限的程度可能不同,儿童由于肌肉力量相对较弱,活动受限可能相对容易被察觉;老年人由于本身关节活动度就有所下降,加上肌筋膜炎的影响,活动受限会更加明显。生活方式中,如果平时缺乏运动,关节活动度较差,在出现肌筋膜炎时更容易出现活动受限的情况。
其他表现
压痛:在病变的肌肉、筋膜部位按压时,可发现明显的压痛点,压痛点往往是寻找肌筋膜炎病变部位的重要依据。例如,在竖脊肌的走行部位按压,能找到明确的压痛点。不同人群的压痛点位置可能因病变部位不同而有所差异,但压痛的性质是比较相似的,都是局部的敏感疼痛点。
伴随症状:部分患者可能伴有局部皮肤温度轻度升高、肌肉萎缩等表现,但相对较少见。一般来说,急性发作的肌筋膜炎患者可能局部皮肤温度会有轻度升高,这是因为炎症反应导致局部血液循环加快。而如果肌筋膜炎长期不愈,可能会出现肌肉萎缩的情况,尤其是老年患者,肌肉萎缩可能会更加明显,这与长期的疼痛导致肌肉活动减少,进而引起废用性萎缩有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