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的症状和治疗
肝硬化分为代偿期和失代偿期,代偿期症状不明显易被忽视,失代偿期有肝功能减退相关症状(如全身症状、消化系统症状、出血倾向和贫血、内分泌紊乱)及门静脉高压相关症状(如脾大、腹水、侧支循环建立和开放);治疗包括一般治疗(休息、饮食)、药物治疗(针对病因、抗纤维化、针对并发症)和手术治疗(肝移植,适用于内科治疗无效者,儿童和老年肝移植需特殊评估)。
一、肝硬化的症状
1.代偿期症状:此阶段症状通常不明显或较为轻微,可能仅有乏力、食欲减退等非特异性表现,部分患者可能有腹部不适,这些症状往往在劳累后加重,休息后可缓解,由于症状不典型,容易被忽视,此阶段与患者的生活方式关系密切,若患者长期饮酒或有慢性肝炎病史,更容易在此阶段出现隐匿的症状。
2.失代偿期症状
肝功能减退相关症状:
全身症状:患者会出现消瘦、乏力、精神不振等,这是因为肝功能减退导致合成代谢功能下降,营养物质不能有效利用。
消化系统症状:食欲明显减退,甚至厌食,进食后常感上腹饱胀不适,还可能伴有恶心、呕吐等,是由于胃肠淤血、消化吸收障碍及肠道菌群失调等原因引起。
出血倾向和贫血:常有鼻出血、牙龈出血、皮肤紫癜和胃肠出血等倾向,与肝脏合成凝血因子减少、脾功能亢进等有关;患者还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贫血,多由营养不良、肠道吸收障碍、脾功能亢进等因素引起。
内分泌紊乱相关表现:雌激素增多,雄激素减少,男性患者可出现性功能减退、乳房发育等,女性患者可有月经失调等;醛固酮和抗利尿激素增多,导致水钠潴留,是引起腹水的重要原因之一。
门静脉高压相关症状:
脾大:脾脏因门静脉高压淤血而肿大,可伴有脾功能亢进,表现为白细胞、血小板和红细胞计数减少。
腹水:是肝硬化失代偿期最突出的临床表现,患者腹部膨隆,呈蛙状腹,大量腹水时可抬高横膈,引起呼吸困难和心悸。
侧支循环建立和开放: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可出现呕血、黑便等上消化道出血的表现;腹壁静脉曲张,外观呈水母头状;痔静脉扩张,可形成痔核,破裂时可引起便血。
二、肝硬化的治疗
1.一般治疗
休息:代偿期患者宜适当减少活动,但可参加轻体力工作;失代偿期患者应卧床休息,以减少肝脏负荷,利于肝功能恢复。
饮食:给予高热量、高蛋白、维生素丰富且易消化的食物,如患者有肝性脑病倾向,应限制蛋白质摄入;有腹水时应限制钠和水的摄入。
2.药物治疗
针对病因治疗:如果是病毒性肝炎引起的肝硬化,如乙肝肝硬化,可使用恩替卡韦等抗病毒药物;如果是酒精性肝硬化,患者必须严格戒酒。
抗纤维化治疗:目前有一些药物可抑制肝星状细胞的活化,从而延缓肝纤维化的进展,如安络化纤丸等,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针对并发症治疗:
腹水:限制钠、水摄入的基础上,使用利尿剂,如螺内酯联合呋塞米;必要时可放腹水并补充白蛋白。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采取禁食、补充血容量、应用生长抑素等药物、内镜下止血等措施。
肝性脑病:去除诱因,如限制蛋白质摄入、治疗便秘等;使用乳果糖等药物降低肠道pH值,减少氨的吸收。
3.手术治疗
肝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肝硬化的理想方法,适用于经过规范内科治疗无效的患者,但供肝短缺是限制其广泛应用的主要原因。对于特殊人群,如儿童肝硬化患者,肝移植需严格评估病情和手术风险,因为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术后的免疫抑制治疗和长期预后需要特别关注;老年肝硬化患者进行肝移植时,要充分考虑其心肺等重要脏器的功能状态以及手术耐受性等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