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骨髓炎病人的典型表现是
慢性骨髓炎有局部和全身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相关表现,局部有伤口经久不愈及窦道形成、局部疼痛肿胀、局部皮肤改变;全身有间歇性低热、消瘦乏力;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可正常或轻度升高、活动期中性粒比例升,血沉加快,CRP升高。
一、局部表现
1.伤口经久不愈及窦道形成:慢性骨髓炎患者通常有急性骨髓炎病史,之后皮肤表面会形成经久不愈的伤口,并且可能会有窦道形成,窦道内会有脓性分泌物渗出,部分窦道周围皮肤会出现色素沉着、瘢痕形成等情况。这是因为骨髓腔内的感染病灶持续存在,炎症刺激导致局部组织破坏,形成异常的通道与外界相通。例如,长期不愈合的伤口周围组织由于慢性炎症的反复刺激,细胞代谢和组织修复处于紊乱状态,难以正常愈合形成窦道。
2.局部疼痛与肿胀:病变部位会有不同程度的疼痛,活动时疼痛可能加剧。局部还会有肿胀,这是由于炎症导致局部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液体渗出以及组织增生等原因引起。儿童患者由于骨骼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慢性骨髓炎对骨骼的影响可能更为明显,疼痛和肿胀可能会影响其肢体活动和生长发育。比如,儿童慢性骨髓炎患者可能会出现不愿活动患肢的情况,因为活动会加重疼痛和肿胀。
3.局部皮肤改变:窦道周围皮肤可能会出现红肿、破溃等情况,长期的慢性炎症刺激还可能导致皮肤质地变硬、色素沉着加深。对于有基础疾病或免疫力低下的患者,局部皮肤改变可能会更加明显且难以恢复,因为其自身的修复和防御能力较弱,炎症容易持续存在并加重皮肤的损害。
二、全身表现
1.发热:部分慢性骨髓炎患者会有间歇性低热,体温一般在37.5℃-38℃左右,这是因为体内持续存在炎症反应,炎症因子释放引起体温调节中枢紊乱。但也有患者可能没有明显发热症状,尤其是一些免疫力较强或者慢性炎症处于相对稳定期的患者。老年人由于机体免疫力相对较低且可能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发热情况可能不太典型,需要结合其他症状综合判断。
2.消瘦、乏力:由于长期慢性炎症消耗机体能量,患者会出现消瘦、乏力的表现。患者食欲可能受到一定影响,摄入营养物质不足,再加上炎症导致的机体代谢异常,使得身体处于负氮平衡状态,从而出现体重下降、乏力等情况。对于儿童患者,长期的消瘦和乏力会影响其正常的生长发育,需要关注营养支持等方面的干预。
三、实验室检查相关表现
1.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可能在正常范围或轻度升高,慢性炎症活动期中性粒细胞比例会有所升高。例如,当骨髓腔内炎症再次活跃时,体内的免疫反应会调动中性粒细胞等炎症细胞,导致血常规中中性粒细胞比例上升。但对于一些免疫力低下的患者,白细胞计数可能并不升高,容易造成病情被忽视。老年人由于骨髓造血功能等可能出现一定变化,血常规的表现可能与年轻患者有所不同,需要综合分析。
2.血沉:血沉会加快,因为炎症过程中会产生一些急性反应蛋白,导致血沉增快,血沉可作为判断慢性骨髓炎炎症活动程度的一个指标。儿童患者由于生长发育特点,血沉的正常范围与成人不同,在判断时需要考虑儿童的生理差异。比如,儿童血沉正常参考值一般比成人稍高,所以在评估儿童慢性骨髓炎时,要结合儿童的正常血沉范围来判断是否有炎症活动。
3.C-反应蛋白(CRP):CRP会升高,也是反映炎症反应的敏感指标。当慢性骨髓炎处于活动期时,CRP水平会明显升高,病情缓解时CRP水平会下降。对于特殊人群如孕妇,CRP的变化需要考虑妊娠本身对其的影响,在评估慢性骨髓炎时要综合妊娠状态等因素进行判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