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结核的症状有哪些
腰椎结核是结核杆菌感染脊柱引发的特异性感染性疾病,症状多样,全身症状有低热、盗汗、乏力、食欲减退、体重减轻;局部症状包括腰部疼痛(早期隐痛,后期加重,可放射)、腰椎活动受限、脊柱畸形、局部肿胀或窦道形成。
一、全身症状
1.发热
多数患者会出现低热症状,体温一般在37.5℃-38.5℃之间,午后较为明显,这是因为结核杆菌在体内引起的慢性炎症反应导致机体产热增加。儿童患者可能发热表现相对更突出,由于儿童免疫系统尚不完善,对结核杆菌感染的反应可能更敏感,体温波动可能更明显。
还可能伴有盗汗,夜间睡眠时不自觉出汗,醒后汗止,这是因为结核杆菌感染后机体代谢紊乱,植物神经功能失调所致。
患者常感乏力、食欲减退,全身状况变差,这是由于结核杆菌感染消耗机体能量,影响了正常的代谢和营养吸收,对于生活方式不健康、本身营养状况不佳的人群,如长期缺乏运动、饮食不均衡者,更容易出现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加重的情况。
2.体重减轻
由于机体处于慢性消耗状态,摄入的营养不能满足机体需求,导致体重逐渐减轻。尤其是病程较长的患者,体重减轻较为明显。对于儿童患者,体重不增甚至下降会严重影响其生长发育,因为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需要充足的营养支持,结核杆菌感染导致的体重减轻会对其骨骼、肌肉等组织的发育产生不良影响。
二、局部症状
1.疼痛
腰部疼痛:是腰椎结核最常见的局部症状之一。早期疼痛多为隐痛,休息后可缓解,随着病情进展,疼痛逐渐加重,变为持续性钝痛或刺痛。在活动、咳嗽、打喷嚏时疼痛可加剧。这是因为结核杆菌破坏腰椎骨质,刺激周围的神经末梢,或者病变部位的炎症反应刺激周围组织引起疼痛。对于从事重体力劳动的人群,腰部本身负担较重,腰椎结核引发的疼痛可能更容易被忽视或加重,因为重体力劳动会增加腰椎的负荷,进一步刺激病变部位。
放射痛:部分患者可出现下肢放射痛,这是由于病变刺激腰椎神经根所致。疼痛可从腰部向臀部、大腿后侧、小腿外侧等部位放射。例如,当腰椎结核病变累及L3-L4、L4-L5等节段的神经根时,可能会引起相应下肢区域的放射痛。
2.腰椎活动受限
患者腰部活动明显受限,表现为弯腰、转身、久坐等动作困难。这是因为腰椎结核导致腰部疼痛、肌肉痉挛以及椎体稳定性受到破坏。为了减轻疼痛和保护病变部位,患者会不自觉地减少腰部活动,长期的活动受限可能会导致腰部肌肉萎缩,进一步加重腰部的功能障碍。对于老年人,本身腰椎的柔韧性和活动度较差,腰椎结核引发的活动受限可能会对其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如难以正常起身、行走等。
3.脊柱畸形
随着病情的发展,腰椎结核可能会导致脊柱畸形,常见的有脊柱后凸畸形(驼背)。这是由于椎体被结核杆菌破坏后,失去了正常的支撑结构,在身体重力和肌肉拉力的作用下发生变形。儿童患者由于骨骼仍在生长发育阶段,脊柱畸形的发展可能会更快、更严重,因为儿童的骨骼可塑性较强,病变对脊柱生长的影响更为明显。
4.局部肿胀或窦道形成
有的患者可在腰部触及寒性脓肿,表现为局部肿胀。如果寒性脓肿破溃,可形成窦道,窦道经久不愈,不断有稀薄脓液流出,窦道周围皮肤可出现色素沉着、瘢痕形成等。这是因为结核杆菌感染导致局部组织坏死、液化,形成脓肿,脓肿突破皮肤就形成窦道。对于糖尿病患者,由于其机体免疫力相对较低,且血糖控制不佳时容易发生感染,腰椎结核合并窦道形成时,感染不易控制,窦道愈合困难的风险更高,因为高血糖环境不利于伤口的愈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