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汁反流性胃炎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成因及预防注意事项如下:成因包括胃肠道手术因素(如胃切除、胆囊切除手术破坏相关功能致胆汁反流)、幽门功能失常(幽门括约肌功能失调或周围病变影响其正常结构功能)、胃肠动力紊乱(胃排空延迟、十二指肠逆蠕动增强)以及其他因素(不良生活方式、某些药物、精神心理因素);预防方面,不同人群需针对性注意,儿童要培养良好饮食习惯,老人要饮食规律,有胃肠道疾病史者积极治疗原发病,孕妇注意调整饮食,各年龄段人群都应保持良好心态和生活方式。
一、胃肠道手术因素
1.胃切除手术:进行胃切除手术,特别是BillrothⅡ式胃大部切除术,术后幽门正常功能会被破坏,原本能阻止胆汁反流的结构缺失,胆汁、胰液等十二指肠内容物可不受限制地反流至胃内,损伤胃黏膜,从而引发胆汁反流性胃炎。有研究表明,胃切除手术后胆汁反流性胃炎的发生率明显升高。
2.胆囊切除手术:胆囊切除后,胆汁持续不断地排入十二指肠,在某些情况下,胆汁容易反流进入胃内。因为胆囊原本具有储存和浓缩胆汁的功能,切除后胆汁排放规律改变,增加了反流的机会。
二、幽门功能失常
1.幽门括约肌功能失调:幽门括约肌可控制胃内容物进入十二指肠以及防止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至胃。当幽门括约肌功能失调时,其正常的收缩和舒张功能紊乱,不能有效阻止胆汁反流。一些因素如精神压力过大、长期不良饮食习惯等,可能影响神经调节,导致幽门括约肌功能异常。
2.幽门周围病变:幽门附近的炎症、溃疡等病变,可影响幽门的正常结构和功能,使其关闭不全,胆汁等容易反流。例如,幽门部的溃疡愈合后形成瘢痕,可能导致幽门变形,影响其正常功能。
三、胃肠动力紊乱
1.胃排空延迟:多种原因可导致胃排空延迟,如胃蠕动减弱、胃平滑肌功能障碍等。胃排空延迟时,胃内食物停留时间延长,胃内压力升高,易促使胆汁反流。老年人由于胃肠功能减退,胃排空时间相对较长,发生胆汁反流性胃炎的风险也相对较高。
2.十二指肠逆蠕动增强:正常情况下,十二指肠蠕动是向远端推进的,但当某些因素导致十二指肠逆蠕动增强时,胆汁等内容物会逆向流入胃内。如一些胃肠道激素失衡,可能影响十二指肠的正常蠕动方向。
四、其他因素
1.生活方式因素:长期吸烟、酗酒、饮食不规律、暴饮暴食等不良生活方式,可刺激胃酸分泌,损伤胃黏膜,还可能影响胃肠动力,增加胆汁反流的可能性。吸烟会使幽门括约肌松弛,酗酒会直接损伤胃黏膜,破坏胃黏膜屏障。
2.药物因素:某些药物如非甾体类抗炎药、抗生素等,可能影响胃黏膜的保护机制,增加胆汁反流性胃炎的发生风险。非甾体类抗炎药可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削弱胃黏膜的防御功能。
3.精神心理因素:长期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可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影响胃肠功能,导致胃肠动力紊乱,引发胆汁反流。精神心理因素对胃肠道的影响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尤其是在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快的人群中。
温馨提示:对于儿童,身体各器官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家长应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过度喂养。如果孩子出现腹痛、呕吐等疑似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自行用药。老年人胃肠功能较弱,更要注意饮食规律,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患有胃肠道疾病史的人群,应积极治疗原发病,定期复查。孕妇在孕期由于体内激素水平变化,胃肠功能也会受到一定影响,发生胆汁反流的情况可能增多,要注意调整饮食,避免餐后立即平卧。同时,无论哪个年龄段和人群,保持良好的心态和生活方式,对预防胆汁反流性胃炎都非常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