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腕远端桡骨骨折好发于中老年人,常因手掌撑地等暴力引起,有疼痛、肿胀、活动受限及“餐叉样”“枪刺样”畸形等表现,X线是首选检查,CT可用于复杂骨折,治疗有保守(手法复位外固定、牵引)和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康复分早期、中期、后期,大多数患者经合适治疗可恢复较好功能,但不同人群预后有差异,年轻人预后相对较好,老年人差些,儿童塑形能力强预后较好但需注意康复不当影响。
一、定义与解剖基础
手腕远端桡骨骨折是指发生在桡骨远端约2-3厘米范围内的骨折,桡骨远端是松质骨与皮质骨的交界处,血供丰富,该部位解剖结构特殊,是常见的骨折类型,多见于中老年人,常因跌倒时手掌撑地等暴力因素引起。
二、临床表现
1.一般表现:受伤部位出现疼痛、肿胀,可伴有皮下瘀斑,手腕活动受限,尤其旋转、屈伸等活动明显受限。
2.特殊体征:可出现“餐叉样”畸形(侧面观)和“枪刺样”畸形(正面观),这是由于骨折端移位导致的典型外观改变。
三、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是首选检查方法,能明确骨折的部位、类型及移位情况,可看到骨折线、骨折端移位方向等。
2.CT检查:对于一些复杂的骨折,尤其是涉及关节面的骨折,CT能更清晰地显示骨折细节,如关节面是否平整、骨折块的三维结构等。
四、治疗方法
1.保守治疗
手法复位外固定:适用于一些移位不严重的骨折,通过手法将骨折端恢复到接近正常的位置,然后用石膏或支具固定,固定时间一般为4-6周,固定期间要定期复查X线观察骨折复位情况。对于儿童患者,因儿童骨骼塑形能力强,手法复位外固定可能是主要治疗方式,但要密切关注固定松紧等情况。
牵引治疗:对于一些不稳定的骨折或手法复位困难的情况可采用牵引,通过牵引装置使骨折端复位,牵引重量和时间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调整,年龄较小患者牵引需特别谨慎,防止过度牵引影响生长发育。
2.手术治疗
切开复位内固定:适用于骨折移位明显、累及关节面严重、保守治疗无效等情况,通过手术切开暴露骨折端,用钢板、螺钉等内固定材料固定骨折端,术后需要进行康复锻炼促进恢复,老年人手术要考虑其身体基础状况,如心肺功能等,儿童手术要考虑骨骼生长影响。
五、康复锻炼
1.早期康复(固定期间):在骨折固定后早期,可进行手指的屈伸活动、肩部的摆动等,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手指屈伸活动每天可多次进行,每次尽量达到最大活动范围但以不引起疼痛剧烈加重为度,儿童在家长帮助下进行温和活动。
2.中期康复(拆除外固定后):逐渐增加手腕的屈伸、旋转等活动,可借助康复器械辅助锻炼,活动强度和范围逐渐加大,例如从较小角度的手腕屈伸开始,慢慢增加角度,老年人和儿童在康复锻炼时要根据自身耐受情况调整,老年人防止过度锻炼导致损伤,儿童要避免过度用力。
3.后期康复(骨折基本愈合后):进行力量训练和精细动作训练,如握力器练习增加手腕力量,捡拾小物件等精细动作练习恢复手部功能,老年人要选择合适强度力量训练防止骨折部位再损伤,儿童要注意训练量符合生长发育需求。
六、预后情况
1.一般预后:大多数患者经过合适治疗后可恢复较好功能,骨折愈合顺利的话手腕功能可基本恢复正常生活活动,但也有部分患者会遗留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如手腕活动受限、疼痛等。
2.不同人群预后差异:年轻人一般预后相对较好,自身修复能力强,恢复可能更理想;老年人因身体机能衰退等因素,预后相对可能差些,恢复时间长且容易出现并发症;儿童塑形能力强,一般预后较好,但要注意避免因康复不当影响生长发育导致畸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