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疹和股癣如何区别
湿疹与股癣在病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原则及特殊人群方面存在不同。湿疹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皮疹多形性、瘙痒剧烈,无特异性实验室检查,治疗避免可疑因素,根据病情选外用或系统药物;股癣由真菌引起,通过接触传染,有特定皮疹表现,真菌镜检培养可诊断,主要抗真菌治疗,特殊人群用药各有注意事项。
一、病因方面
1.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表皮及真皮浅层的炎症性皮肤病,内部因素如慢性消化系统疾病、精神紧张、失眠、过度疲劳、情绪变化等,外部因素如生活环境、气候变化、食物等均可影响湿疹的发生,且湿疹一般无明显的传染性,不同年龄、性别人群均可发病,生活方式方面,长期处于潮湿环境、频繁接触刺激性物质等可能增加发病风险,有过敏病史者更易患湿疹。
2.股癣:是由致病性真菌侵犯腹股沟内侧所致的环形或半环形皮肤病,主要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染,常见于多汗、肥胖、糖尿病、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的人群,男性发病率相对较高,与男性会阴部通风较差、易出汗等生理特点有关,有癣病接触史或自身其他部位有癣病者易患股癣。
二、临床表现方面
1.湿疹:皮疹多形性,常表现为红斑基础上的针尖至粟粒大小丘疹、丘疱疹,严重时可出现小水疱,境界不清,病变中心较重,外周有散在丘疹、丘疱疹,常因搔抓形成点状糜烂面,有明显浆液性渗出,瘙痒剧烈,皮疹可发生于身体任何部位,对称分布,不同部位的湿疹有其特点,如手部湿疹常与接触外界刺激有关,表现为干燥、皲裂、脱屑等;面部湿疹多与化妆品、日光等有关,红斑、丘疹较明显。
2.股癣:初期为边缘清晰、稍微隆起的红斑,渐渐扩大,上面有落屑,渐渐由红色转为褐色或肤色,病损的中心渐渐自动愈合,向周围发展,红斑的边缘炎症比较明显,上面可有皮疹、水疱、痂皮,甚至糜烂,有瘙痒感,多发生于单侧腹股沟,可向会阴部、肛周、臀部蔓延,男性股内侧多见。
三、实验室检查方面
1.湿疹:一般无特异性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检查可能见嗜酸性粒细胞增高,皮肤斑贴试验可有助于寻找过敏原。
2.股癣:可通过真菌镜检及培养明确诊断,刮取病变边缘的鳞屑进行真菌镜检,可见菌丝或孢子,真菌培养可确定致病真菌的种类。
四、治疗原则方面
1.湿疹:应避免各种可疑致病因素,发病期间应避免食用辛辣食物及饮酒,避免过度洗烫。根据病情轻重可选用外用药物治疗,如急性期无渗出时可用炉甘石洗剂,渗出多时可用3%硼酸溶液冷湿敷;亚急性期可选用糖皮质激素乳剂、糊剂;慢性期可选用强效糖皮质激素软膏等,对于严重的湿疹可考虑系统应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但需严格掌握适应证。
2.股癣:主要是抗真菌治疗,应注意保持局部清洁干燥,内裤要宽松透气。外用抗真菌药物有咪唑类如克霉唑、咪康唑等,丙烯胺类如特比萘芬等,对于外用药物疗效不佳、皮疹泛发或反复发作的患者,可考虑系统应用抗真菌药物,如伊曲康唑等,但用药前需评估患者肝肾功能等情况。
特殊人群方面,儿童患湿疹时,应选择温和、无刺激的外用药物,避免使用强效糖皮质激素,且要注意保持皮肤清洁、湿润;儿童患股癣时,外用抗真菌药物需选择安全性高的,用药时要注意药物不要接触到儿童的眼睛等敏感部位。孕妇患湿疹时,应权衡药物对胎儿的影响,尽量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外用药物;孕妇患股癣时,外用抗真菌药物相对较安全,但也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老年人患湿疹时,皮肤屏障功能较差,要注意避免过度清洗,外用药物选择要温和;老年人患股癣时,因皮肤代谢缓慢等因素,治疗疗程可能相对较长,要注意观察药物不良反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