颞下颌关节脱位复位术是将脱出髁突恢复正常位置的操作,病因与年龄、生活方式有关,复位前需采集病史、临床检查,复位方法有口内法和口外法,复位后要限制下颌运动、注意饮食、康复锻炼,儿童和老年人复位后有不同注意事项。
一、颞下颌关节脱位复位术的定义
颞下颌关节脱位是指髁突脱出关节窝以外,超越了关节运动的正常限度,以致不能自行复回原位的情况,而颞下颌关节脱位复位术就是将脱出的髁突恢复到正常解剖位置的手术操作。
(一)病因相关影响
年龄因素:儿童由于下颌骨髁突发育尚未完全,关节囊、韧带相对松弛,在大张口等情况下容易发生脱位;老年人则可能因关节囊及韧带松弛、肌肉功能减退等原因,也较易出现颞下颌关节脱位。例如儿童在进食大块食物、大哭大闹等导致大张口时,可能引发脱位;老年人群在打哈欠、咀嚼硬物等情况下也可能出现脱位情况。
生活方式因素:长期有大张口习惯,如吹奏乐器、长时间大张口进食等,会增加颞下颌关节脱位的风险。另外,突然的大张口动作,如大笑、打哈欠时头部姿势不当等,也可能诱发脱位。
二、复位前的评估
1.病史采集:了解患者既往是否有颞下颌关节脱位史,此次脱位发生的诱因,如是否有大张口、外伤等情况。对于有多次脱位史的患者,要重点询问每次脱位的情况及处理方式。
2.临床检查:通过视诊观察患者面部外形,是否存在双侧或单侧关节部位的异常隆起等情况;触诊检查关节区的压痛等情况;进行开口度和开口型的检查,明确脱位的类型(如单侧前脱位、双侧前脱位等)。例如,双侧前脱位时患者多表现为开口状,不能闭口,前牙呈开牙合状态等。
三、复位方法及过程
1.手法复位
口内法:患者端坐,头部靠在椅背上,医生位于患者前方,双手拇指缠以纱布伸入口内,放在两侧最后下臼齿上,其余手指握住下颌体部。然后拇指逐渐向下按压下颌骨,其余手指将颏部缓慢上推,当髁突移到关节结节水平以下时,再向后上方推送,使髁突滑入关节窝内。在操作过程中,要注意保护拇指,避免被患者牙齿咬伤。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髁突软骨较软等特点,操作时用力要更轻柔。
口外法:医生位于患者耳屏前方,用双手拇指按压髁突,其余手指托住下颌体部,然后用力将髁突向后上方推压,使其复位。这种方法适用于一些手法复位困难的情况。
2.复位后的处理:复位后一般需要限制下颌运动,可用颅颌绷带固定下颌2-3周,限制开口度在1cm左右,以利于关节囊及周围受损组织的修复。同时,告知患者在复位后的一段时间内要避免大张口,如打哈欠时要注意用手托住下颌等。
四、术后注意事项及康复
1.饮食方面:复位后短期内应进软食,避免咀嚼硬物,防止再次发生脱位。例如,可以食用米粥、面条、软鸡蛋羹等食物。
2.康复锻炼:在固定解除后,可逐渐进行张口、闭口等简单的颞下颌关节功能锻炼,但要注意锻炼的幅度和力度,避免过度活动导致关节再次受损。对于儿童患者,家长要协助其进行适当的锻炼,并且要密切观察儿童的反应,如有不适及时停止锻炼。
3.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在颞下颌关节脱位复位术后,家长要特别注意其日常的生活行为,避免其再次出现大张口的危险动作,如不要让儿童长时间大张口吃棒棒糖等。同时,要保证儿童的营养均衡,促进其下颌骨等相关组织的正常发育和修复。
老年人:老年人复位后除了注意饮食和适当锻炼外,还应积极控制可能影响关节的基础疾病,如骨质疏松等。因为骨质疏松可能会影响关节周围组织的稳定性,增加再次脱位的风险。要鼓励老年人适当进行一些温和的户外活动,多晒太阳,但要避免剧烈运动导致关节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