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性红斑狼疮中医治疗
系统性红斑狼疮中医可归为“红蝴蝶疮”等范畴,发病与先天禀赋不足等相关;中医治疗分辨证论治,包括热毒炽盛、阴虚火旺、脾肾阳虚、气滞血瘀等证型的对应方剂,还有针灸推拿等疗法;中医治疗有注重整体调理等优势,也需个体化治疗、定期监测、调整生活方式,特殊人群如儿童、妊娠期患者中医治疗需谨慎。
一、中医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认识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在中医中可归属于“红蝴蝶疮”等范畴,中医认为其发病多与先天禀赋不足,肝肾亏虚为本,外感毒热、瘀血阻滞为标相关。先天不足致肝肾阴虚,复感毒热之邪,毒热入里,耗伤阴血,导致气血凝滞,经络痹阻,从而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
二、中医治疗方法
(一)辨证论治
1.热毒炽盛证:多见于SLE急性活动期,症见高热、红斑鲜艳、关节疼痛、口渴喜饮等。治以清热解毒、凉血散瘀,常用方剂如清瘟败毒饮加减,方中石膏、知母、黄连、黄芩、栀子等清热解毒,生地、赤芍、丹皮、玄参等凉血散瘀。
2.阴虚火旺证:常有低热、红斑隐隐、头晕耳鸣、腰膝酸软等表现。治以滋阴降火,方用六味地黄丸合大补阴丸加减,熟地、山药、山茱萸滋阴补肾,知母、黄柏降火,龟板、麦冬等滋阴润燥。
3.脾肾阳虚证:可见畏寒肢冷、面色苍白、浮肿、关节疼痛等症。治以温肾助阳、健脾利水,方剂可选金匮肾气丸合真武汤加减,附子、肉桂温肾助阳,熟地、山药、山茱萸补肾,白术、茯苓、白芍、生姜健脾利水。
4.气滞血瘀证:多有红斑暗滞、关节疼痛、胸胁胀满等表现。治以疏肝理气、活血化瘀,常用逍遥散合血府逐瘀汤加减,柴胡、当归、白芍、白术疏肝理气,桃仁、红花、川芎、赤芍活血化瘀。
(二)针灸推拿等疗法
1.针灸:根据患者不同证型选取相应穴位,热毒炽盛证可选取大椎、曲池、合谷等清热泻火之穴;阴虚火旺证可选太溪、三阴交等滋阴降火穴位;脾肾阳虚证可选用关元、命门、肾俞等温肾助阳穴位。通过针刺调节人体经络气血,起到辅助治疗作用。
2.推拿:适当的推拿手法可以促进气血流通,缓解关节疼痛等症状。对于关节受累的患者,可在关节周围进行轻柔的推拿按摩,但需注意手法力度适中,根据患者耐受程度进行操作,避免加重关节损伤。
三、中医治疗的优势与注意事项
(一)优势
中医治疗SLE注重整体调理,在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减少西药不良反应等方面有一定优势。例如,在SLE患者使用糖皮质激素等西药治疗过程中,联合中医治疗可以减轻激素的副作用,如糖皮质激素引起的满月脸、水牛背、骨质疏松等不良反应,通过中医的健脾补肾等治法来调节机体功能,减轻西药的毒副反应。
(二)注意事项
1.个体化治疗:中医治疗SLE强调辨证论治,每个患者的证型可能不同,治疗方案也应因人而异,需要专业中医师进行准确的辨证后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2.定期监测:SLE患者无论采用中医还是中西医结合治疗,都需要定期监测血常规、尿常规、自身抗体等指标,以及时了解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3.生活方式调整:患者在中医治疗过程中应注意生活方式的调整,如避免暴晒,因为紫外线照射可能诱发或加重SLE;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过激等,这些生活方式因素都会影响病情的转归。对于特殊人群,如儿童SLE患者,中医治疗时更要谨慎,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注重药物使用的安全性,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措施,如生活方式的调整等,同时要密切关注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对于妊娠期SLE患者,中医治疗需特别谨慎,要充分考虑药物对胎儿的影响,在保证孕妇病情稳定的前提下,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治疗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