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腔积液怎么造成的
宫腔积液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生理性包括早孕期因着床等致少量可自行吸收的积液、排卵期因卵泡液积聚的少量可自行吸收的积液;病理性包括子宫内膜病变相关的子宫内膜炎、子宫内膜癌,宫颈病变相关的宫颈粘连、宫颈癌,其他妇科疾病相关的盆腔结核、子宫畸形,术后相关的妇科手术后及宫腔操作术后可能出现的积液。
一、生理性宫腔积液
1.早孕期宫腔积液
女性早孕期时,宫腔内可能会有少量生理性积液。这是因为受精卵着床等生理过程可能会引起宫腔内微环境的变化,一般量较少,多可自行吸收,对妊娠通常无不良影响。在早孕期,不同孕妇的激素水平等个体差异可能导致生理性宫腔积液的出现情况略有不同,但大多会随着妊娠的进展逐渐消失。
2.排卵期宫腔积液
排卵期时,卵泡破裂排卵后,少量的卵泡液可能会积聚在宫腔内形成积液,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一般积液量不多,也不会伴有明显不适症状,通常在短时间内可自行吸收,与女性的排卵周期相关,不同女性的排卵期激素水平波动等因素可能影响宫腔积液的出现及消退情况。
二、病理性宫腔积液
1.子宫内膜病变相关
子宫内膜炎:各种原因引起的子宫内膜炎,如细菌等病原体感染子宫内膜,炎症刺激导致子宫内膜充血、水肿,腺体分泌增加,可能会引起宫腔积液。例如,女性经期不注意卫生、宫腔操作后(如人工流产术、清宫术等)容易发生子宫内膜炎,进而出现宫腔积液。不同病原体感染引起的子宫内膜炎在炎症程度和表现上可能有差异,一般通过妇科检查、白带常规等可以辅助诊断。
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癌患者由于癌细胞浸润、坏死等,可能会导致宫腔内分泌物排出不畅,从而形成宫腔积液。多见于绝经后女性,但也可见于围绝经期及年轻女性。患者可能还伴有阴道不规则流血、阴道排液等症状,通过子宫内膜活检等可以明确诊断。
2.宫颈病变相关
宫颈粘连:人工流产术等宫腔操作后可能引起宫颈粘连,导致宫腔内的分泌物等无法排出,积聚形成宫腔积液。常见于有宫腔操作史的女性,宫颈粘连会影响宫腔内物质的正常引流,进而导致宫腔积液的产生。通过子宫探针等检查可以初步判断宫颈是否粘连。
宫颈癌:宫颈癌病灶可能会阻塞宫颈管,使宫腔内分泌物排出受阻,从而引起宫腔积液。患者可能出现阴道流血、阴道排液等症状,随着病情进展,症状可能逐渐加重,通过宫颈活检等可以明确诊断。
3.其他妇科疾病相关
盆腔结核:盆腔结核累及子宫内膜时,可导致子宫内膜破坏、粘连等,影响宫腔内液体的正常循环和排出,从而引起宫腔积液。盆腔结核多见于有结核病史或接触过结核患者的女性,常伴有低热、盗汗、乏力等全身症状,通过结核菌素试验、盆腔B超等检查有助于诊断。
子宫畸形:如纵隔子宫等子宫畸形情况,可能会影响宫腔内的正常解剖结构,导致宫腔内液体流动不畅,容易出现宫腔积液。子宫畸形可能在青春期、育龄期等不同阶段因月经异常等表现被发现,通过子宫输卵管造影等检查可以明确子宫畸形的类型及宫腔积液情况。
4.术后相关宫腔积液
妇科手术后:如子宫肌瘤剔除术、子宫切除术等妇科手术后,可能由于手术创面渗出等原因导致宫腔积液。一般术后短期内出现的宫腔积液,若量不多且无明显不适,可能会逐渐吸收;但如果积液量较多或伴有发热、腹痛等症状,则需要进一步处理。不同的妇科手术因手术范围、方式等不同,术后宫腔积液的发生情况和处理方式也有所差异。
宫腔操作术后:除了前面提到的人工流产术等导致宫颈粘连引起宫腔积液外,其他宫腔操作如宫腔镜检查术后等,也可能因宫腔内创面少量渗血等形成短暂的宫腔积液,一般多可自行恢复。但如果操作过程中损伤较大等,也可能导致较多积液形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