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淋球菌尿道炎如何判断
非淋球菌尿道炎需从临床表现评估,男性有尿道刺痒等表现,女性症状相对不典型;实验室检查包括尿道或宫颈分泌物涂片镜检、衣原体检测(细胞培养法、核酸扩增试验)、支原体检测(培养法、核酸检测);要询问病史及接触史,尤其不洁性行为史;需与淋球菌性尿道炎、念珠菌性尿道炎、滴虫性尿道炎等鉴别,通过相应检查区分。
一、临床表现评估
非淋球菌尿道炎(NGU)的临床表现具有一定特点,男性患者常见尿道刺痒、灼痛,可伴有轻重不同的尿频、尿急、尿痛,尿道口轻度红肿,分泌物稀薄、量少,为浆液性或脓性,部分患者晨起时会发现尿道口有少量黏液性分泌物或痂膜封口。女性患者症状相对不典型,多数无明显症状,有症状者主要表现为尿道口红、肿、痒、刺痛、白带增多等,部分患者可出现下腹不适、月经异常等情况。不同年龄人群表现可能略有差异,儿童患者若感染非淋球菌尿道炎,由于其生理特点,症状可能相对隐匿,需要更细致观察。
二、实验室检查
1.尿道或宫颈分泌物涂片镜检:
取尿道或宫颈分泌物作涂片,革兰染色,在多形核白细胞内找不到革兰阴性双球菌,这有助于排除淋球菌感染。一般来说,每油镜视野下多形核白细胞数>5个为阳性,对NGU有诊断提示作用,但不能确诊。
2.衣原体检测:
细胞培养法:是检测衣原体的金标准方法,将尿道或宫颈标本接种于敏感细胞(如McCoy细胞、HeLa-229细胞等),通过观察细胞病变等方法来检测衣原体。该方法特异性和敏感性较高,但操作相对复杂,耗时较长。
核酸扩增试验(NAAT):包括聚合酶链反应(PCR)等技术,可直接检测衣原体的核酸,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能快速、准确地检测出衣原体感染,是目前常用的检测方法,尤其适用于无症状携带者的检测。不同年龄人群中,该检测方法的准确性均较高,但儿童患者采样时需注意操作规范以保证结果可靠。
3.支原体检测:
培养法:支原体培养是诊断支原体感染的重要方法,通过将标本接种于特定培养基,根据支原体生长情况进行鉴定。不同种类支原体的培养条件有所差异,如解脲脲原体、人型支原体等的培养条件各有特点。对于不同年龄人群,培养时需注意标本采集后的保存和运输条件,以确保培养结果准确。
核酸检测:与衣原体核酸检测类似,可采用NAAT等方法检测支原体核酸,能快速检测出支原体感染情况,其敏感性和特异性也较高,在不同年龄人群中均可应用,但同样需要注意采样等操作细节以保证结果可靠。
三、病史及接触史询问
详细询问病史和接触史非常重要。要了解患者是否有不洁性行为史,因为非淋球菌尿道炎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同时,要询问患者近期是否有过与可能感染源的密切接触等情况。对于不同性别患者,其性行为特点不同,男性可能更多有同性或异性不洁性行为史,女性也需关注其性伴侣情况等。在询问病史时,还需考虑患者的生活方式,如是否有多个性伴侣等情况,这些因素对判断是否患有非淋球菌尿道炎有重要提示作用。例如,有不洁性行为史且出现相应尿道或生殖道症状的人群,患非淋球菌尿道炎的风险明显增加。
四、与其他疾病鉴别
需与淋球菌性尿道炎相鉴别,淋球菌性尿道炎一般起病较急,尿道脓性分泌物较多,涂片镜检可发现革兰阴性双球菌,而非淋球菌尿道炎分泌物相对稀薄,通过分泌物涂片镜检及病原体检测等可进行区分。此外,还需与念珠菌性尿道炎、滴虫性尿道炎等鉴别,念珠菌性尿道炎患者常有局部瘙痒、分泌物呈豆腐渣样等表现,滴虫性尿道炎患者尿道分泌物常呈泡沫状等,通过病原学检查等可明确鉴别诊断。不同年龄、性别患者在这些疾病的鉴别中,临床表现可能各有特点,需要综合多方面信息进行准确鉴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