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结石引发的血尿怎么办
肾结石引发血尿是因结石移动损伤黏膜及引起炎症,需评估血尿程度并针对肾结石进行处理,包括保守治疗(大量饮水、药物辅助)和手术治疗(体外冲击波碎石、输尿管镜取石等),同时处理血尿伴随的疼痛、发热等症状,不同年龄性别患者有不同注意事项
一、明确血尿产生机制
肾结石引发血尿主要是由于结石在移动过程中损伤肾盂、输尿管黏膜,导致毛细血管破裂出血。结石刺激黏膜还可引起炎症反应,进一步加重黏膜损伤,促使血尿产生。不同年龄阶段人群,如儿童肾结石引发血尿,需考虑儿童尿路解剖生理特点,儿童尿路相对狭窄,结石更容易造成黏膜损伤;中老年人群则可能因自身代谢等因素影响结石形成及血尿程度。
二、血尿程度评估与监测
1.轻度血尿:表现为尿液颜色轻微发红,如茶褐色等,此时需密切观察尿液变化,定期进行尿常规检查,监测红细胞数量等指标。对于不同性别患者,监测频率可根据具体情况调整,一般建议每1-2周复查尿常规。生活方式方面,要避免剧烈运动,因为剧烈运动可能加重结石对黏膜的损伤,导致血尿加重。
2.中度血尿:尿液颜色明显变红,呈洗肉水样,此时除了持续监测尿常规外,还可进行泌尿系统超声检查,了解结石位置、大小以及肾脏、输尿管等结构情况。对于有基础病史的患者,如糖尿病患者出现肾结石血尿,要更加严格控制血糖,因为高血糖环境不利于炎症修复,可能影响血尿恢复。
3.重度血尿:尿液呈鲜血样,伴有血块等,这种情况较为危急,需立即就医进行进一步检查,如CT检查等,以明确结石情况及出血严重程度。对于老年患者出现重度血尿,要特别关注其心脑血管情况,因为重度血尿可能导致患者贫血,进而影响心脑血管供血,需及时采取措施纠正贫血及处理结石问题。
三、针对肾结石的处理以缓解血尿
1.保守治疗
大量饮水:对于较小的结石,鼓励患者大量饮水,每日饮水量保持在2000-3000ml以上,以增加尿量,促进结石排出,同时减少尿液中有害物质对黏膜的刺激,从而减轻血尿。不同年龄人群饮水量可适当调整,儿童根据体重计算饮水量,一般每公斤体重每日需摄入100-150ml水分;中老年人群要注意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加重心脏负担,可分次饮水。
药物辅助:可使用一些具有排石作用的中药制剂等,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中药排石需根据患者具体病情辨证用药。对于有感染迹象的血尿患者,可根据情况使用抗生素,但严禁自行盲目使用,需依据尿常规及尿培养等结果合理选用。
2.手术治疗
体外冲击波碎石:适用于合适大小的肾结石。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骨骼等发育尚不完全,要严格掌握体外冲击波碎石的适应证和能量参数,避免对儿童生长发育造成不良影响;对于老年患者,要评估其心肺功能等全身情况,因为体外冲击波碎石可能对身体有一定应激,需确保患者能耐受该治疗。
输尿管镜取石或经皮肾镜取石等手术:对于较大的结石或保守治疗无效的结石,可考虑手术取石。手术前要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肝肾功能、凝血功能等,不同年龄和性别患者的手术风险评估及准备有所不同,如女性患者要考虑月经周期等对手术的影响,老年患者要特别关注基础疾病的控制情况。
四、血尿伴随症状的处理
1.伴有疼痛:肾结石引发血尿时常伴有肾绞痛等疼痛症状,若疼痛较轻,可通过休息等方式缓解;若疼痛剧烈,需使用止痛药物,但要避免低龄儿童使用强止痛药物,可根据患者情况选用合适的止痛方案,同时积极处理结石以从根本上缓解疼痛和血尿。
2.伴有发热:提示可能存在泌尿系统感染,需进行血常规、尿培养等检查,根据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同时继续处理肾结石相关问题,控制感染后血尿等症状也会有所改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