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湿疹与过敏在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及处理预防要点上均有明显区别,小儿湿疹与遗传、免疫、环境等多因素相关,皮肤屏障功能异常是基础,表现为不同病程的皮肤症状,依据病史和临床表现诊断,日常护理及药物治疗;小儿过敏是机体对无害物质的过度免疫反应,症状多样,需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和过敏原检测诊断,避免接触过敏原,症状严重时需就医治疗,明确过敏原者可考虑脱敏治疗等。
一、发病机制差异
小儿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表皮及真皮浅层的炎症性皮肤病,与遗传、免疫、环境等多种因素相关。遗传因素在小儿湿疹中较为重要,若父母有过敏性疾病史,如哮喘、过敏性鼻炎等,小儿患湿疹的风险增加。皮肤屏障功能异常是其发病的重要基础,患儿皮肤角质层薄,保湿能力差,经皮水分丢失增加,容易受到外界刺激引发炎症反应。
小儿过敏:是机体免疫系统对一些对机体无危害性的物质如花粉、尘螨、食物等产生的过度免疫反应。当过敏原进入机体后,免疫系统识别过敏原并产生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IgE),IgE与肥大细胞等结合,当再次接触相同过敏原时,就会触发一系列免疫反应,导致机体出现过敏症状。
二、临床表现区别
小儿湿疹:根据病程和临床表现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期。急性湿疹表现为红斑基础上的密集粟粒大小丘疹、丘疱疹,严重时可出现小水疱,常融合成片,境界不清,搔抓、摩擦后糜烂、渗出明显;亚急性湿疹由急性湿疹炎症减轻后转变而来,表现为红肿及渗出减轻,有少量鳞屑、结痂;慢性湿疹多由急性、亚急性湿疹反复发作不愈转化而来,表现为皮肤粗糙、肥厚、苔藓样变、色素沉着等,患处皮肤干燥,可伴有抓痕、血痂等。好发于头面部、四肢远端等部位,婴儿期湿疹常首发于头面部。
小儿过敏:症状多样,常见的有皮肤过敏表现为皮肤瘙痒、红斑、风团等,如接触性皮炎会在接触部位出现红斑、肿胀、丘疹等;呼吸道过敏可出现鼻塞、流涕、打喷嚏、咳嗽等,严重时可导致喘息、呼吸困难;消化道过敏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过敏反应的严重程度差异较大,轻者仅为局部轻微不适,重者可出现过敏性休克,危及生命。
三、诊断方法不同
小儿湿疹:主要依据病史、临床表现进行诊断。医生会详细询问患儿的发病情况、家族过敏史等,再结合皮肤的典型表现来确诊。一般不需要特殊的实验室检查,但有时为了排除其他疾病可能会进行血常规等检查,若有继发感染时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可升高。
小儿过敏:需要结合病史、临床表现以及过敏原检测来明确诊断。过敏原检测方法有体内检测和体外检测,体内检测包括皮肤点刺试验等,体外检测主要是血清特异性IgE检测等。通过过敏原检测可以帮助明确患儿对何种物质过敏,从而进行针对性的预防和治疗。
四、处理与预防要点
小儿湿疹:日常护理非常重要,要保持皮肤清洁,避免过度洗浴,洗浴后及时涂抹保湿霜,恢复皮肤屏障功能。穿着宽松、柔软的棉质衣物,减少对皮肤的摩擦。避免接触过敏原,如某些刺激性的洗涤剂等。对于轻度湿疹可局部使用糖皮质激素乳膏等药物治疗,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对于严重湿疹可能需要系统用药等。
小儿过敏:首先要避免接触过敏原,这是预防和治疗过敏的关键。例如对尘螨过敏的患儿,要保持室内清洁,勤洗晒被褥,使用防螨寝具等。如果发生过敏反应,症状较轻时可通过脱离过敏原等一般处理缓解;症状严重时需及时就医,可能需要使用抗过敏药物等治疗。对于有明确过敏原的患儿,可考虑进行脱敏治疗等特异性免疫治疗。
总之,小儿湿疹和过敏在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及处理预防等方面存在明显区别,通过详细了解患儿情况,结合相关检查可以准确区分,进而采取合适的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