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慢性附件炎
慢性附件炎是女性内生殖器官慢性炎症统称,由急性未彻底治疗等致,病因有病原体持续感染等,表现为腹痛等,可通过妇科等检查诊断,治疗分药物、物理、手术,要注意经期等卫生等预防,不同人群有不同特点及注意事项。
慢性附件炎的病因
病原体持续感染:病原体如大肠埃希菌、链球菌等初次感染急性附件炎后,未被彻底清除,炎症迁延成慢性。
宫腔操作后感染:如刮宫术、输卵管通液术等宫腔操作,若操作时消毒不严格或术后不注意卫生,易引发慢性附件炎,尤其本身有生殖道炎症者更易发生。
邻近器官炎症蔓延:如阑尾炎、腹膜炎等,炎症可直接蔓延至附件,引起慢性炎症,一般阑尾炎导致右侧附件炎较多见。
性生活及经期卫生不良:性生活过频、经期性交等,易使病原体侵入,引发炎症,经期女性身体抵抗力下降,此时卫生不佳更易感染。
慢性附件炎的临床表现
腹痛:程度不一,多为隐痛,伴腰骶部酸痛,劳累、性交后及月经前后加重。这是因为炎症导致盆腔充血、粘连,刺激周围组织引起。
月经异常:可出现月经紊乱,如经期延长、经量增多,这与附件炎症影响卵巢功能有关,卵巢功能受炎症破坏时会出现月经失调。
白带增多:白带量较平时增多,质地、颜色可能改变,呈黏稠状或伴有异味,是炎症刺激宫颈、阴道腺体分泌增加所致。
不孕:输卵管受慢性炎症影响,发生粘连、堵塞,影响精子与卵子结合及运送,可导致不孕,尤其未育女性需警惕。
慢性附件炎的诊断方法
妇科检查:附件区有增厚、压痛,可触及炎性包块,急性发作时压痛更明显,医生通过双合诊、三合诊可初步判断。
B超检查:可见输卵管增粗、卵巢增大或形成炎性包块,B超下能观察到附件区组织形态改变,有助于辅助诊断。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可能轻度升高,C-反应蛋白等炎性指标可能异常,提示体内有炎症反应。
腹腔镜检查:可直接观察盆腔情况,见输卵管、卵巢充血、粘连等,能明确炎症部位、程度,但属有创检查,一般在其他检查难确诊时采用。
慢性附件炎的治疗原则
药物治疗:根据病原体情况,可选用抗生素,如存在沙眼衣原体感染,可选用多西环素等抗生素,但需遵医嘱合理用药,避免滥用。
物理治疗:采用激光、微波、离子透入等物理方法,促进盆腔血液循环,利于炎症吸收消退,改善局部营养状况,减轻疼痛等症状。
手术治疗:对于形成输卵管积水、卵巢囊肿等较大炎性包块,经药物等治疗无效者,可考虑手术切除病灶,但需严格把握手术指征。
慢性附件炎的预防措施
注意经期卫生:经期选用合格卫生巾,每天用温水清洗外阴,经期避免性交,防止病原体入侵。
避免宫腔操作感染:选择正规医疗机构进行宫腔操作,术后注意休息,保持外阴清洁,遵医嘱预防感染。
积极治疗邻近器官炎症:如发现阑尾炎等邻近器官炎症,及时彻底治疗,防止蔓延至附件。
保持性生活卫生:性交前后男女双方清洗外生殖器,减少病原体感染机会,性生活不宜过频。
增强体质:平时加强锻炼,如进行散步、瑜伽等,增强身体抵抗力,体质好利于抵御病原体侵袭。
不同人群慢性附件炎特点及注意事项
育龄女性:此阶段生育需求,慢性附件炎易致不孕,需重视早期症状,及时就医,治疗中关注对生育功能影响,积极配合治疗防止病情加重影响受孕。
老年女性:老年女性激素水平下降,生殖道防御功能减弱,慢性附件炎症状可能不典型,腹痛等表现可能较轻,但仍需重视,因炎症可能影响整体健康,就医时需详细告知医生病史,助准确诊断治疗。
有妇科病史女性:曾患附件炎等妇科病史者,机体抵抗力可能偏低,慢性附件炎易复发,需加强自身保健,注意经期、性生活卫生,定期妇科检查,监测附件情况,防止炎症再次发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