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感冒和风寒感冒的区别
感冒分为病毒性感冒和风寒感冒,病因病机上,病毒性感冒由病毒入侵引发,人群密集等易传播,风寒感冒多因劳累后吹风受凉,冬季等寒冷季节及体质弱者易患;症状表现上,病毒性感冒症状多样,全身症状较明显,流感病毒引起的全身症状更重,风寒感冒有恶寒重等典型症状;诊断鉴别上,病毒性感冒靠病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风寒感冒依中医辨证论治;治疗原则上,病毒性感冒对症和抗病毒治疗,需一般支持治疗,风寒感冒以辛温解表为原则,特殊人群治疗需谨慎。
一、病因病机方面
1.病毒性感冒:由病毒引起,如鼻病毒、冠状病毒等。病毒入侵人体后,会在呼吸道黏膜细胞等部位增殖,引发一系列免疫反应。不同病毒的致病机制略有差异,例如鼻病毒可导致鼻腔黏膜充血、水肿等炎症反应。其发病不受季节严格的特定指向,但在人群密集、免疫力相对较低时更易传播,年龄、生活方式等均可能影响易感性,如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相对更易感染,长期缺乏运动、营养不良等不良生活方式也会降低机体抵抗力而增加患病风险。
2.风寒感冒:多因人体劳累后吹风受凉,风寒之邪侵袭肌表所致。中医理论认为,风寒之邪从皮毛、口鼻而入,首先犯肺,导致卫阳被遏,肺气失宣。其发病往往与季节因素有一定关联,冬季等寒冷季节相对更易出现,且多有明显的受凉诱因,比如在寒冷天气未做好保暖措施等,体质较弱者更易受风寒之邪侵袭,像老年人、平时体质偏阳虚者相对更易发生风寒感冒。
二、症状表现方面
1.病毒性感冒:症状多样,早期可能有咽部不适、咽干等前驱症状,随后可出现鼻塞、流涕(多为清水样涕)、咳嗽、咽痛等,部分患者还可能伴有发热,体温可呈低热或中度发热,一般全身症状相对较明显,如头痛、乏力、肌肉酸痛等,儿童患者可能除上述症状外,还可能出现食欲减退等情况,不同病毒引起的感冒症状略有差异,如流感病毒引起的感冒往往全身症状更重,发热程度可能更高,持续时间可能更长。
2.风寒感冒:主要症状为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肢节酸痛,鼻塞声重,流清涕,咳嗽,咳痰清稀,舌苔薄白等。一般全身症状相对以恶寒、无汗等为主,发热多为轻度或中度,与病毒性感冒相比,流涕多为清涕,咳嗽咳痰以清稀为主,且有明显的受凉病史相关表现。
三、诊断鉴别方面
1.病毒性感冒:主要依靠病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可见血常规中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比例相对升高,病毒核酸检测或抗原检测可明确具体病毒类型,如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等方法检测呼吸道标本中的病毒核酸来确诊,例如流感病毒核酸检测等。
2.风寒感冒:主要依据中医的辨证论治,根据患者的症状、病史、舌象、脉象等进行综合判断。中医通过望诊观察患者的舌苔(薄白苔等)、面色等,切诊触摸脉象(多为浮紧脉等),结合患者有明显受凉史及风寒感冒的典型症状来进行诊断鉴别。
四、治疗原则方面
1.病毒性感冒:以对症治疗和抗病毒治疗为主。对于对症治疗,如发热可采用物理降温等方式(儿童需注意避免过度降温等儿科安全护理原则),鼻塞流涕可使用缓解鼻充血的药物等;抗病毒治疗可根据病毒类型选用相应的抗病毒药物,如流感病毒可选用奥司他韦等抗病毒药物,但需严格掌握适应证等。同时,患者应注意休息、多饮水,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等一般支持治疗。
2.风寒感冒:以辛温解表为治疗原则。可选用一些具有辛温解表作用的中药方剂或中成药,如感冒清热颗粒等,但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辨证选用。同时,患者应注意保暖,避免再次受凉,适当多喝热水等,促进身体发汗以驱散风寒之邪。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人等在治疗时需更加谨慎,儿童应在医生指导下选用适合的药物及方法,老年人由于机体功能衰退,用药等更需权衡利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