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关节脱位后常用三角巾固定和绷带固定,三角巾固定适用于单纯性肩关节前脱位复位后,将患肢轻度外展内旋悬吊胸前;绷带固定是将上臂固定于胸壁。固定后要观察患肢血液循环、保持固定部位清洁、定期复查,密切关注不同人群如儿童、有基础疾病患者的特殊情况。
一、常用固定方式
1.三角巾固定
适用情况:对于单纯性肩关节前脱位,在进行手法复位后常采用三角巾固定。一般将患肢呈轻度外展内旋位,用三角巾将患肢悬吊于胸前,肘关节屈曲90°,前臂用三角巾托起,固定时间通常为2-3周。其原理是通过三角巾的悬吊,限制肩关节的过度活动,为损伤的关节囊、韧带等组织修复提供相对稳定的环境。从力学角度来看,这种固定方式可以使肩关节处于相对松弛的状态,减少肩部肌肉的牵拉对损伤组织的影响。在不同年龄人群中,三角巾固定的操作基本一致,但儿童由于骨骼、肌肉等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在固定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患肢的血液循环和感觉情况,因为儿童皮肤娇嫩,三角巾的松紧度需要特别注意,过紧可能影响血液循环,过松则起不到固定作用。对于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如糖尿病患者,由于其伤口愈合能力可能相对较差,在固定期间更要注意保持固定部位的清洁,防止感染,同时要控制血糖,以促进损伤组织的修复。
2.绷带固定
适用情况:也可采用绷带将上臂固定于胸壁。具体操作是用绷带从患侧腋下绕过,经胸前方,将上臂固定在胸廓上。这种固定方式能更直接地限制肩关节的外展、外旋等活动。其固定原理是通过绷带的束缚,限制肩关节的异常活动范围。在生活方式方面,对于经常从事体力劳动的患者,在采用绷带固定时,需要注意绷带的松紧度调整,因为体力劳动可能会使肩部活动增加,过松的绷带可能无法有效固定,而过紧则可能影响血液循环。对于老年患者,由于其肌肉力量减弱,关节周围组织退变,绷带固定时要更加轻柔,避免造成皮肤损伤,同时要定期检查绷带的松紧情况,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及时调整。
二、固定后的注意事项
1.观察患肢情况
无论是三角巾固定还是绷带固定,都要密切观察患肢的血液循环,包括手指的颜色、温度、感觉以及动脉搏动情况。如果出现手指苍白、发凉、麻木或动脉搏动减弱等情况,可能是固定过紧导致血液循环障碍,需要及时调整固定装置。例如,三角巾固定过紧时,可能会压迫腋部血管神经,影响上肢远端的血供。在儿童中,由于其表述能力有限,更需要医护人员和家属密切观察患儿的肢体表现,一旦发现异常应立即处理。对于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本身血液循环就可能存在一定问题,在固定后更要加强观察,因为基础疾病可能会加重血液循环障碍的风险。
2.保持固定部位清洁
固定部位的皮肤要保持清洁干燥,防止汗液、污垢等刺激引起皮肤炎症。如果皮肤出现红肿、破损等情况,容易引发感染,影响损伤组织的修复。对于儿童,由于其活动量相对较大,出汗可能较多,更要注意及时清洁皮肤,可使用温和的清洁剂清洁局部皮肤,然后保持干燥。对于老年患者,皮肤的新陈代谢较慢,抵抗力相对较弱,同样要重视固定部位皮肤的清洁护理,预防感染的发生。
3.定期复查
固定期间要按照医生的要求定期进行复查,通过X线等检查了解肩关节脱位复位后的愈合情况以及固定装置的位置是否合适。一般在固定后1-2周进行首次复查,之后根据恢复情况适当调整复查间隔。例如,首次复查主要是观察复位是否良好,固定装置是否稳定;随着时间推移,复查可以了解关节囊、韧带等组织的修复进展情况。对于不同年龄、不同基础疾病的患者,复查的频率和重点可能会有所不同。儿童由于生长发育较快,复查时要关注骨骼的发育情况以及关节的恢复对生长的影响;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则要重点关注基础疾病对肩关节恢复的影响以及固定装置对基础疾病的影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