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痘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潜伏期10-21天,经呼吸道飞沫等传播,可接种疫苗等预防;麻疹由麻疹病毒引起,潜伏期6-21天,经飞沫传播,靠接种疫苗等预防;天花由天花病毒引起,潜伏期7-17天,经飞沫等传播,曾用接种牛痘疫苗预防且已被全球消灭
一、病原体方面
1.水痘: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该病毒属疱疹病毒科,呈球形,有核心、衣壳和包膜,核心为双股DNA,衣壳是二十面体立体对称,包膜上有棘突。
2.麻疹:由麻疹病毒引起,属副黏液病毒科,呈球形,核心为单股负链RNA,有包膜,包膜上有血凝素和融合蛋白等。
3.天花:由天花病毒引起,属正痘病毒属,病毒呈砖形,核心为双股DNA,有包膜,包膜表面有复杂的脂蛋白突起。
二、临床症状方面
1.水痘:潜伏期一般为10-21天,平均14天。发病初期有低热、全身不适、食欲减退等前驱症状,之后1-2天出现皮疹,皮疹首先见于躯干和头部,然后延及面部和四肢,呈向心性分布,皮疹最初为红色斑疹,数小时后变为丘疹并发展成疱疹,疱疹为椭圆形,壁薄易破,周围有红晕,1-2天后疱疹从中心开始干枯结痂,痂脱后一般不留瘢痕。儿童患者症状相对较轻,成人患者症状往往较严重,可能出现高热、肺炎等并发症。
2.麻疹:潜伏期6-21天,平均10天左右。前驱期持续3-4天,有发热、咳嗽、流涕、流泪、咽部充血等卡他症状,同时在口腔颊黏膜上可见麻疹黏膜斑(科氏斑),为直径约1mm的灰白色小点,周围有红晕,是早期诊断的重要依据。出疹期多在发热3-4天后出现皮疹,皮疹先出现于耳后、发际,逐渐蔓延至面部、颈部、躯干、四肢,最后达手掌和足底,皮疹为红色斑丘疹,大小不等,可融合成片,疹间可见正常皮肤。恢复期皮疹按出疹顺序消退,伴有糠麸样脱屑和棕色色素沉着。麻疹可并发肺炎、心肌炎、脑炎等严重并发症,尤其是营养不良儿童、免疫力低下者并发症风险更高。
3.天花:潜伏期一般为7-17天,平均12天。起病急,有高热、寒战、头痛、乏力、背痛等全身症状,体温可高达39-40℃,持续2-4天后进入出疹期,皮疹首先出现在面部、手腕、前臂等暴露部位,然后向躯干蔓延,皮疹初为红色斑疹,1-2天后变为丘疹,3-4天后变为疱疹,5-8天后疱疹转为脓疱,10-14天后脓疱结痂,痂皮脱落后遗留瘢痕,俗称“麻点”。天花病情严重,病死率较高,尤其是重型天花患者,并发症包括败血症、肺炎、脑炎等。
三、传播途径方面
1.水痘: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也可通过直接接触水痘疱疹液传播。易感儿童接触患者后,约90%会发病。
2.麻疹: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患者咳嗽、打喷嚏时,病毒随飞沫排出,易感者吸入后即可感染。麻疹患者是唯一的传染源,在出疹前后5天均有传染性。
3.天花:主要通过飞沫、直接接触传播,也可通过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疱疹液、痂皮中均含有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密切接触等方式传播给他人,人群普遍易感。
四、预防措施方面
1.水痘:
接种水痘疫苗是预防水痘最有效的措施,水痘疫苗一般在儿童12-18个月时接种第一剂,4-6岁时接种第二剂。
避免接触水痘患者,若接触了水痘患者,应隔离观察21天。
保持室内通风良好,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
2.麻疹:
接种麻疹疫苗是预防麻疹的关键,我国儿童常规免疫程序是8月龄接种第一剂麻疹疫苗,18-24月龄接种第二剂。
对麻疹患者要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隔离期至出疹后5天,合并肺炎者延长至出疹后10天。
流行期间避免去人员密集场所,如需前往可佩戴口罩。
3.天花:由于天花已被全球消灭,目前主要是通过历史资料和疫苗研发等方面有相关研究。但在过去,接种牛痘疫苗是预防天花的有效方法,牛痘疫苗接种后可刺激机体产生对天花病毒的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