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源性胸痛是怎么引起
食管源性胸痛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食管动力障碍(如贲门失弛缓症、弥漫性食管痉挛)、食管结构异常(如食管裂孔疝、食管狭窄)、胃酸反流(如胃食管反流病)、食管外压性因素(如纵隔肿瘤、主动脉瘤压迫)以及神经官能症相关等,不同原因涉及不同人群、发病机制及相关影响因素。
一、食管动力障碍相关原因
1.贲门失弛缓症:是食管动力障碍性疾病,其发病机制与食管下括约肌松弛障碍及食管体部缺乏正常蠕动有关。正常情况下,食管下括约肌在吞咽时应松弛以让食物顺利进入胃内,而贲门失弛缓症患者食管下括约肌不能正常松弛,同时食管体部蠕动也异常,导致食物在食管内潴留,刺激食管神经末梢,引发胸痛。多见于中青年人群,性别差异不显著,长期的精神因素可能会诱发或加重病情,比如长期处于焦虑、紧张状态的人患贲门失弛缓症后更易出现胸痛症状。
2.弥漫性食管痉挛:食管体部发生非推进性的同步收缩,导致食管痉挛性收缩,引起胸痛。其具体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可能与神经肌肉功能异常有关。各年龄段均可发病,生活不规律、长期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方式可能增加发病风险,如长期大量吸烟的人群,烟草中的有害物质可能影响食管神经肌肉功能,进而诱发弥漫性食管痉挛导致胸痛。
二、食管结构异常相关原因
1.食管裂孔疝:食管裂孔疝是指腹腔内脏器(主要是胃)通过膈食管裂孔进入胸腔所致的疾病。当发生食管裂孔疝时,胃酸容易反流至食管,刺激食管黏膜,引起食管黏膜炎症、糜烂等,从而导致胸痛。多见于中老年人,女性相对男性可能更易患食管裂孔疝,这可能与女性的生理结构及激素水平等因素有关,肥胖、妊娠等因素会增加食管裂孔疝的发生风险,肥胖人群腹部压力较高,妊娠时腹腔压力增大,都容易促使胃通过食管裂孔进入胸腔引发食管裂孔疝,进而出现胸痛。
2.食管狭窄:各种原因导致的食管狭窄,如食管良性狭窄(可由腐蚀性物质损伤、反流性食管炎反复发作等引起)、食管恶性肿瘤导致的狭窄等,食物通过狭窄部位时会引起食管的痉挛性收缩或刺激食管神经,导致胸痛。食管良性狭窄多见于有食管损伤病史或长期反流性食管炎病史的人群,而食管恶性肿瘤导致的狭窄则多见于有食管癌高危因素的人群,如长期吸烟、饮酒、食用过烫食物等人群,不同年龄段均可发病,但随着年龄增长,发病风险可能增加。
三、胃酸反流相关原因
1.胃食管反流病: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引起食管黏膜损伤及一系列症状,其中胸痛是常见症状之一。胃酸反流刺激食管黏膜下的神经末梢,导致胸痛发作。胃食管反流病在各年龄段均有发病,肥胖、妊娠、长期高脂饮食等因素会增加胃酸反流的风险,肥胖人群腹部脂肪堆积,腹压高易导致反流;妊娠时增大的子宫压迫胃部,也容易引起反流;长期高脂饮食会使胃排空延迟,增加反流的可能性。男性和女性发病无明显性别差异,但某些女性在月经周期等特殊时期可能由于激素变化等因素导致反流加重,从而使胸痛症状更明显。
四、其他相关原因
1.食管外压性因素:如纵隔肿瘤、主动脉瘤等压迫食管,可导致食管管腔狭窄或刺激食管神经,引起胸痛。纵隔肿瘤多见于各年龄段人群,其发生与遗传、环境等多种因素有关;主动脉瘤的发生与动脉粥样硬化、遗传等因素相关,多见于中老年人,男性发病可能略多于女性,这些食管外压性因素导致的胸痛,其症状表现与食管本身病变引起的胸痛在机制上有所不同,但都会刺激食管相关结构引发胸痛症状。
2.神经官能症相关:部分食管源性胸痛可能与神经官能症有关,如精神心理因素导致的食管高敏感性。在一些精神压力大、长期处于焦虑抑郁状态的人群中较为常见,这些人群的食管感觉神经对正常的食管内刺激过于敏感,即使食管内没有明显的器质性病变,也会频繁出现胸痛症状,其发病与个人的心理状态、性格特点等密切相关,女性可能相对更易受情绪因素影响而出现此类食管源性胸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