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咳嗽怎么治疗
小儿咳嗽病因多样,治疗需因病而异。病因包括感染(病毒、细菌、支原体等)、过敏(接触或食物过敏)、气道异物及环境、胃食管反流等其他因素。治疗方法有一般治疗,如增加水分摄入、调整饮食、保持室内适宜环境、保证充足休息;药物治疗,如止咳祛痰药、抗感染药物、抗过敏药物;雾化治疗用于咳嗽伴喘息及痰液黏稠者。特殊人群方面,婴儿咳嗽反射弱,避免自行用镇咳药,可拍背辅助排痰;有过敏史儿童要明确并避免接触过敏原;反复呼吸道感染儿童应增强体质、注意增减衣物、减少去人员密集场所。
一、明确病因
小儿咳嗽病因多样,需精准诊断以实施有效治疗。
1.感染因素
病毒感染是常见原因,如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等可引发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等,导致咳嗽。病毒感染多数具有自限性。
细菌感染,像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可引起肺炎、扁桃体炎等,细菌感染通常需使用抗生素治疗。
支原体感染,以肺炎支原体多见,常引发支原体肺炎,咳嗽较为剧烈,多为刺激性干咳。
2.过敏因素
接触过敏原,如花粉、尘螨、动物毛发等,可诱发过敏性咳嗽或咳嗽变异性哮喘。此类咳嗽常在接触过敏原后发作,脱离过敏原后症状可缓解。
食物过敏,牛奶、鸡蛋、海鲜等食物可能导致过敏,除咳嗽外,还可能伴有皮疹、腹泻等症状。
3.气道异物
小儿好奇心强,易将小物件放入口中,不慎吸入气道,引发呛咳。异物吸入史对诊断至关重要,若怀疑气道异物,需尽快就医取出。
4.其他因素
环境因素,空气污染、烟雾、寒冷空气等刺激气道,可引起咳嗽。
胃食管反流,小儿食管下括约肌发育不完善,胃酸和胃内容物反流刺激咽喉,导致咳嗽,尤其在平卧或进食后加重。
二、治疗方法
1.一般治疗
增加水分摄入,多喝温开水,有助于稀释痰液,利于咳出。
调整饮食,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以防加重咳嗽。过敏引起咳嗽的患儿,需回避过敏食物。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适宜的温度(2224℃)和湿度(50%60%),可减轻气道刺激。
保证充足休息,利于身体恢复。
2.药物治疗
止咳祛痰药
对于咳嗽伴有较多痰液者,可使用祛痰药,如氨溴索,能稀释痰液,促进排出。
干咳严重影响生活和睡眠时,可酌情使用镇咳药,如右美沙芬,但2岁以下儿童需慎用镇咳药,避免抑制呼吸。
抗感染药物
病毒感染一般无需使用抗病毒药物,有特效抗病毒药物的如流感病毒感染可在发病48小时内使用奥司他韦。细菌感染需使用敏感抗生素,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支原体感染首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阿奇霉素。
抗过敏药物
过敏性咳嗽或咳嗽变异性哮喘,可使用抗组胺药物,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以及白三烯调节剂,如孟鲁司特钠,减轻气道炎症和过敏反应。
3.雾化治疗
对于咳嗽伴有喘息、痰液黏稠不易咳出者,雾化治疗效果较好。常用药物有布地奈德(糖皮质激素,减轻气道炎症)、异丙托溴铵(抗胆碱能药物,舒张气道平滑肌)、沙丁胺醇(β受体激动剂,缓解喘息)等。
三、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1.年龄较小的婴儿
婴儿咳嗽反射较弱,痰液排出困难,家长可通过拍背辅助排痰,拍背时手指并拢、稍向内合掌,由下向上、由外向内轻轻拍打婴儿背部。
避免自行给婴儿使用镇咳药,因其可能抑制呼吸和咳嗽反射,导致痰液堵塞气道,增加窒息风险。如有需要,务必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2.有过敏史的儿童
家长需仔细观察孩子日常生活,明确过敏原并尽量避免接触。例如,对花粉过敏的孩子,在花粉浓度高的季节,尽量减少户外活动,尤其是在早晨和傍晚花粉浓度较高时。
家中定期清洁、除螨,不养宠物,减少过敏原的存在。
3.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儿童
增强孩子体质,保证营养均衡,适当进行户外活动,多晒太阳,提高机体免疫力。
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避免着凉。在呼吸道疾病流行季节,尽量避免去人员密集、空气不流通的场所,如商场、超市等,降低感染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