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绝经期和更年期区别
围绝经期始于40岁左右,历时数年至20年,卵巢功能逐渐衰退,有月经紊乱、血管舒缩、精神神经等症状,健康管理需均衡饮食、运动、戒烟限酒、心理调节;更年期包括围绝经期和绝经后期,绝经后期卵巢功能完全衰竭,有泌尿生殖道、骨质疏松、心血管疾病等症状,健康管理要关注骨骼、心血管、泌尿生殖道健康,不同阶段女性应依自身情况采取相应健康管理措施
一、定义与时间范围
1.围绝经期:是指从接近绝经出现与绝经有关的内分泌、生物学和临床特征起至绝经后1年内的时期。一般始于40岁左右,历时短则数年,长则10-20年。此阶段卵巢功能逐渐衰退,雌激素水平波动或下降。
年龄方面:多发生于40-60岁左右的女性,不同个体开始时间和持续时长有差异,生活方式如是否吸烟、营养状况等可能影响其起始和持续时间,吸烟女性围绝经期可能相对提前。
2.更年期:是指女性从性成熟期逐渐进入老年期的过渡时期,包括围绝经期和绝经后期。一般认为女性45-55岁左右为更年期阶段,绝经后期指绝经1年以后,此时卵巢功能完全衰竭,雌激素水平更低。
年龄上:涵盖围绝经期的时间范围,且更强调从性成熟向老年期过渡的整个阶段,病史方面,如有卵巢疾病等可能会影响更年期的进程。
二、症状表现
1.围绝经期
月经紊乱:是最常见的症状,表现为月经周期不规律,经期持续时间长及经量增多或减少等。这是由于卵巢功能逐渐衰退,排卵不规则导致。例如,部分女性可能原本规律的月经变得周期延长,2-3个月来一次,或者经期延长至10天以上。
血管舒缩症状:主要表现为潮热,即反复出现短暂的面部和颈部及胸部皮肤阵阵发红,伴有轰热,继之出汗,一般持续1-3分钟。这是因为雌激素缺乏导致血管收缩功能不稳定引起。
精神神经症状:常表现为情绪波动大,如焦虑、抑郁、烦躁、易怒等,还可能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等。与雌激素下降影响神经递质有关。
2.更年期(绝经后期)
泌尿生殖道症状:阴道黏膜变薄、皱襞消失、弹性减退,出现性交困难及疼痛;尿道黏膜变薄,括约肌松弛,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泌尿系统感染症状;盆底肌松弛,可能出现子宫脱垂、阴道前后壁膨出等。这是由于雌激素水平持续降低,导致泌尿生殖道黏膜萎缩、功能下降。
骨质疏松:骨吸收速度大于骨形成,骨量丢失,导致骨质疏松,易发生骨折,尤其是椎体、髋部、腕部等部位。雌激素缺乏使破骨细胞活性增加,骨代谢失衡。
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更年期女性患冠心病、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较绝经前增加。雌激素对心血管有保护作用,缺乏后脂质代谢紊乱,动脉粥样硬化易发生。
三、健康管理要点
1.围绝经期
生活方式:保持均衡饮食,增加钙和维生素D的摄入,如多吃牛奶、豆制品、深海鱼等,以预防骨质疏松;适量运动,如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像快走、慢跑等,有助于维持骨密度和心血管健康;戒烟限酒,吸烟会加重围绝经期血管舒缩症状等不良影响。
心理调节:家人应给予理解和支持,女性自身可通过参加社交活动、培养兴趣爱好等方式缓解情绪波动,必要时可寻求心理医生帮助。
2.更年期(绝经后期)
骨骼健康:除了保持均衡饮食和运动外,可在医生评估下适当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测,若骨量丢失明显,可能需要使用抗骨质疏松药物,但需严格遵医嘱。
心血管健康:定期监测血压、血脂、血糖等指标,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低盐低脂饮食,控制体重,避免久坐,继续坚持适当运动。
泌尿生殖道健康: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外阴清洁,避免泌尿系统感染;对于有泌尿生殖道萎缩相关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的女性,可在医生指导下考虑局部或全身补充雌激素,但要评估风险收益比。
总之,围绝经期是更年期的一个重要阶段,两者在定义时间、症状表现和健康管理等方面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女性在不同阶段应根据自身情况采取相应的健康管理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