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胫骨骨折由高能量损伤或老年人骨质疏松轻微外伤引起,局部有疼痛、肿胀、畸形等表现,全身严重骨折可致休克,诊断靠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治疗分保守和手术,康复分早中后期,年轻人防高风险暴力活动,老年人补钙剂维生素D、适当运动、改善居住环境预防。
一、股骨胫骨骨折的定义与病因
股骨胫骨骨折是指发生在股骨和胫骨部位的骨折,多由高能量损伤所致,如交通事故、高处坠落等,也可见于老年人因骨质疏松轻微外伤引发。不同年龄、性别人群发病原因有差异,年轻人多因暴力因素,老年人则与骨质疏松相关生活中轻微跌倒等有关。
二、临床表现
1.局部表现
受伤部位出现疼痛、肿胀,患肢活动受限,骨折处可出现畸形,如短缩、成角等畸形,还可能伴有异常活动(正常情况下不能活动的部位出现活动)及骨擦音或骨擦感,这是骨折的特有体征。
不同年龄人群表现可能有差异,儿童骨折可能畸形表现相对不典型,因儿童骨骼柔韧性较好;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骨折局部肿胀可能相对较轻,但疼痛往往较为明显。
2.全身表现
严重骨折可能导致失血过多,出现休克表现,如面色苍白、血压下降、心率加快等。对于老年人,本身可能合并心脑血管等基础疾病,骨折后全身反应可能更复杂,易加重基础疾病病情。
三、诊断方法
1.体格检查
医生会检查受伤部位的压痛、叩击痛等情况,初步判断骨折部位。
不同性别患者体格检查时需注意动作轻柔度,女性患者可能因心理因素对疼痛更敏感,检查时要关注患者情绪及耐受情况。
2.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是首选的初步检查方法,可明确骨折的部位、类型(如横形骨折、斜形骨折等)及移位情况。不同年龄人群X线表现因骨骼特点有差异,儿童骨骺未闭合,骨折可能出现骨骺分离等特殊表现。
CT检查:对于复杂骨折,如涉及关节面的骨折,能更清晰显示骨折线及骨折块的移位情况,帮助医生制定手术方案。老年人因骨骼结构特点,CT检查能更精准发现细微骨折。
MRI检查:可用于评估骨折周围软组织损伤情况,如肌肉、韧带等损伤情况,对于判断骨折预后等有一定帮助。
四、治疗方式
1.保守治疗
石膏或支具固定:适用于骨折无明显移位或经过复位后稳定的情况。固定期间需定期复查X线,观察骨折愈合情况。不同年龄患者固定期间的护理要求不同,儿童需注意避免固定过紧影响肢体血运,老年人要注意皮肤护理,防止压疮。
2.手术治疗
切开复位内固定:适用于骨折移位明显、累及关节面等情况。通过手术将骨折复位后用钢板、螺钉等内固定材料固定骨折部位。对于年轻患者,术后恢复可能相对较快,但需注意早期功能锻炼;老年人术后恢复相对缓慢,要注意预防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
五、康复治疗
1.早期康复
骨折固定后早期进行肌肉等长收缩锻炼,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不同年龄人群锻炼强度不同,儿童可在家长协助下进行简单的关节活动;老年人要注意锻炼强度适中,避免过度疲劳。
2.中期康复
根据骨折愈合情况逐渐增加关节活动度锻炼及负重锻炼。例如,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膝关节、髋关节的屈伸活动等。女性患者在康复过程中可能因生理周期等因素影响恢复进度,需适当调整康复计划;老年人康复时要关注平衡能力训练,防止跌倒再次受伤。
3.后期康复
加强肢体力量训练及日常生活能力训练,使患肢恢复正常功能。不同年龄患者恢复到正常生活能力的时间不同,年轻人可能恢复较快,老年人可能需要较长时间的康复训练来达到基本生活自理。
六、预防措施
1.针对年轻人
避免高风险的暴力活动,如在交通出行中遵守交通规则,参与高风险运动时做好防护措施。
2.针对老年人
补充钙剂及维生素D,预防骨质疏松,如多食用富含钙的食物(牛奶、豆制品等),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制剂。同时,保持适当的运动,如散步等,增强骨骼强度,但要避免剧烈运动导致跌倒。改善居住环境,去除室内障碍物,安装扶手等,防止跌倒引发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