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病毒性胃肠炎
病毒性胃肠炎是由多种病毒引发的胃肠道炎症性疾病,常见致病病毒有诺如病毒和轮状病毒,传播途径主要是粪-口途径,临床表现有腹泻、呕吐、恶心等症状,不同人群表现有差异,诊断可通过临床症状评估和实验室检查,治疗以支持对症治疗为主,预防需注意个人、饮食、环境卫生及接种轮状病毒疫苗。
一、病毒性胃肠炎的定义
病毒性胃肠炎是由多种病毒引起的胃肠道炎症性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腹泻、呕吐、恶心等胃肠道症状。
二、常见致病病毒及传播途径
1.常见致病病毒
诺如病毒:是引起非细菌性急性胃肠炎的重要病原体之一,可在人群中引起暴发流行。
轮状病毒:是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体,在全球范围内,轮状病毒每年导致约1.11亿儿童腹泻病例,其中约21.5万儿童死亡。
2.传播途径
粪-口途径是主要传播方式,可通过污染的水源、食物、物品等传播。例如,诺如病毒可在家庭、学校、医院、餐厅等集体场所通过被污染的水源或食物迅速传播;轮状病毒主要通过密切接触传播,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环境传播。
三、临床表现
1.症状表现
腹泻:粪便多为水样或稀糊状,每日排便次数可多达数次至十余次。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婴幼儿腹泻,大便常为蛋花汤样。
呕吐:可在腹泻前或腹泻同时出现,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
恶心:部分患者会有不同程度的恶心感。
全身症状:部分患者可伴有发热、乏力等全身症状,发热一般为低-中度发热。婴幼儿感染轮状病毒时,除了胃肠道症状外,还可能出现精神萎靡等表现。
2.不同人群的表现差异
儿童:婴幼儿由于胃肠道功能发育不完善,感染病毒性胃肠炎后症状相对较重,更容易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等情况。例如,轮状病毒感染的婴幼儿,若腹泻、呕吐严重,可能迅速出现尿量减少、囟门凹陷等脱水表现。而年长儿童症状相对较轻,一般脱水等并发症发生风险相对较低,但也需密切关注病情变化。
成人:成人感染后症状相对儿童稍轻,但也可能因腹泻、呕吐导致电解质失衡等问题,尤其是本身有基础疾病的成人,如糖尿病患者,电解质紊乱可能会加重基础疾病的病情。
四、诊断方法
1.临床症状评估:医生会根据患者的腹泻、呕吐等典型胃肠道症状,结合发病季节、接触史等情况进行初步判断。例如,在诺如病毒流行季节,出现集体发病的水样腹泻等表现,应高度怀疑诺如病毒性胃肠炎。
2.实验室检查
粪便常规:可见少量白细胞,一般无红细胞,粪便呈稀水样或稀糊状。
病毒检测:可通过粪便标本进行病毒抗原检测或核酸检测来明确具体的致病病毒。例如,采用免疫荧光法、PCR技术等检测粪便中的诺如病毒或轮状病毒抗原、核酸,以确定病原体。
五、治疗原则
1.支持对症治疗
补液:对于腹泻、呕吐导致脱水的患者,需要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可口服补液盐,严重脱水者需静脉补液。例如,口服补液盐III可按照说明书正确配制,补充丢失的水分和钠、钾等电解质,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止吐、止泻:可根据患者情况使用相应药物缓解症状,但需注意儿童用药的特殊性,优先选择非药物干预措施,如调整饮食等,避免低龄儿童使用不适当的止吐、止泻药物。对于成人,若呕吐、腹泻严重,可在医生评估下谨慎使用适当药物缓解症状,但不涉及具体剂量等服用指导。
六、预防措施
1.个人卫生
勤洗手,尤其是在饭前便后、接触公共物品后等情况下,应使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洗手时间应不少于20秒。
2.饮食卫生
避免食用生冷食物,确保食物煮熟煮透。例如,饮用的水要确保安全,可选择煮沸后的水或符合卫生标准的瓶装水;食用的蔬菜水果要洗净,避免生食。
3.环境卫生
保持居住环境和公共场所的清洁卫生,定期对物体表面进行消毒。在病毒性胃肠炎流行季节,对托幼机构、学校等集体场所的环境要加强清洁和消毒,减少病毒传播的环境因素。
4.疫苗接种
轮状病毒疫苗是预防婴幼儿轮状病毒胃肠炎的有效手段。适龄儿童可按照免疫程序接种轮状病毒疫苗,降低感染轮状病毒的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