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结肠炎的症状
慢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反复性、多发性肠道炎性病变,症状多样,消化系统症状有腹泻(程度轻重不一,粪便质地多样,受饮食、情绪等影响,儿童易致脱水等)、腹痛(多为隐痛或胀痛,部位多在左下腹或下腹,与排便关系不一,女性经期等可能更敏感)、腹胀(进食后明显,老年人易出现,影响食欲等);全身症状有消瘦(肠道炎症致营养吸收不良,儿童影响生长,老年加重虚弱)、乏力(炎症致代谢紊乱等,女性生理阶段及不良生活方式者更明显);其他症状有黏液便(提示炎症活动期,儿童需关注)、里急后重(直肠炎症刺激致排便不尽感,影响生活工作,老年可能行动不便)。
一、消化系统症状
1.腹泻
是慢性结肠炎常见的症状之一。腹泻程度轻重不一,轻者每天排便3-4次,重者可多达十余次。粪便质地多样,可为稀便、黏液便、脓血便等。例如,部分患者大便中会带有较多黏液,呈糊状;有的则表现为脓血便,即粪便中混有血液和脓液。腹泻情况可能会因饮食因素、情绪变化等而有所波动,一般来说,进食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后,腹泻往往会加重。从年龄角度看,不同年龄段患者腹泻表现可能无本质差异,但儿童患者由于胃肠功能相对较弱,频繁腹泻可能会导致脱水、电解质紊乱等更严重的问题,需要特别关注。对于有慢性结肠炎病史的患者,腹泻的反复发作会影响生活质量和营养吸收。
2.腹痛
多为隐痛或胀痛,部位多在左下腹或下腹。疼痛程度一般可忍受,但在一些诱因下会加重,如受凉、情绪紧张等。疼痛具有一定的规律性,部分患者可能在排便前出现腹痛,排便后疼痛有所缓解,但也有部分患者腹痛与排便关系不明显。不同性别患者在腹痛感受上可能无显著差异,但女性患者在月经期间,由于身体激素变化等因素,可能会使腹痛症状相对更敏感或加重。生活方式方面,长期熬夜、缺乏运动的患者,肠道蠕动功能可能受到影响,进而导致腹痛发生的频率增加或程度加重。
3.腹胀
患者常感觉腹部胀满不适,尤其是在进食后更为明显。这是因为肠道炎症会影响肠道的正常蠕动和消化功能,导致食物在肠道内停留时间延长,产生过多气体,从而引起腹胀。老年人由于胃肠功能本身有所减退,更容易出现腹胀症状,且腹胀可能会影响其食欲和消化吸收。有慢性结肠炎病史且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腹胀可能会影响整体身体状况的评估和其他疾病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
二、全身症状
1.消瘦
由于肠道长期炎症,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患者可能会出现体重下降、消瘦的情况。尤其是病情较长、腹泻较为严重的患者,营养摄入不足且丢失过多,会导致身体处于消耗状态。儿童患者如果长期消瘦,会影响其生长发育,导致身高、体重增长缓慢等问题。对于老年患者,消瘦可能会加重其身体的虚弱状态,增加感染等其他并发症的风险。
2.乏力
患者常感到全身疲倦、没有力气,活动耐力下降。这与慢性炎症导致的身体代谢紊乱、营养缺乏以及慢性消耗等因素有关。女性患者在月经周期等生理阶段,本身可能就容易出现乏力感,而慢性结肠炎引起的乏力会使其这种不适感更为明显。生活方式不健康,如长期吸烟、饮酒的患者,乏力症状可能会更加突出,因为这些不良生活方式会进一步影响身体的机能。
三、其他症状
1.黏液便
大便中带有较多黏液,这是由于肠道炎症刺激肠道黏膜,导致黏液分泌增加所致。黏液一般呈透明或半透明状,量多少不一。对于有慢性结肠炎的患者,黏液便的出现往往提示肠道炎症处于活动期。在儿童患者中,黏液便可能会引起家长的担忧,需要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以明确病情。
2.里急后重
患者有排便不尽感,总是感觉肛门坠胀,想排便但又排不出多少粪便。这种症状主要是由于直肠炎症刺激直肠肛门部位的神经引起的。里急后重感会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尤其是在需要频繁如厕但又无法顺利排便时,会给患者带来很大的困扰。不同年龄、性别的患者都可能出现里急后重症状,但对于老年患者,由于其身体机能减退,可能会因里急后重而导致行动不便等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