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炎症状表现
骨髓炎有局部和全身症状表现,局部有红肿热痛、窦道形成、功能障碍等,全身有发热、全身不适、血象改变等,不同人群症状有特点,儿童好发于长骨干骺端且全身症状突出,老年人症状不典型易延误诊断,糖尿病患者感染不易控制、症状复杂且全身中毒症状重。
一、局部症状表现
1.红肿热痛
急性骨髓炎局部往往出现明显的红肿,皮肤温度升高,有疼痛感。这是因为炎症刺激局部血管扩张、充血,组织代谢增加,炎性介质释放导致。例如,儿童急性血源性骨髓炎时,好发于长骨干骺端,局部会迅速出现红、肿、热、痛表现,由于儿童骨骼生长活跃,血运丰富,炎症反应相对更明显。
慢性骨髓炎局部也可能有不同程度的红肿,急性发作时红肿热痛加剧,慢性期可能皮肤菲薄、色泽暗,有窦道形成时,窦口周围皮肤可反复红肿。
2.窦道形成
慢性骨髓炎常见窦道形成,窦道内会有脓性分泌物排出,有时可见死骨排出。窦道周围皮肤因长期受分泌物刺激,可出现色素沉着、瘢痕形成等。这是由于骨髓炎病程较长,局部感染难以彻底控制,反复炎症刺激导致组织修复异常,形成窦道。比如一些慢性骨髓炎患者,窦道长期不愈合,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3.功能障碍
若骨髓炎发生在关节附近,会影响关节的活动功能。例如,髋关节骨髓炎可导致髋关节活动受限,患者行走、屈伸等动作困难。这是因为炎症累及关节周围组织,导致疼痛、肌肉痉挛等,从而影响关节的正常活动。对于儿童来说,髋关节骨髓炎可能会影响其正常的行走发育,需要及时干预。
二、全身症状表现
1.发热
急性骨髓炎患者常出现高热,体温可高达39℃以上,伴有寒战。这是由于细菌感染后,机体的免疫反应被激活,释放内源性致热原,引起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例如,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致病菌引起的急性骨髓炎,全身中毒症状较明显,发热是常见的全身表现之一。而慢性骨髓炎患者全身症状相对较轻,可能仅有低热或无明显发热,但在急性发作时也可出现高热。
2.全身不适
患者可能出现全身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不适症状。急性骨髓炎时,由于感染中毒,机体代谢加快,消耗增加,导致患者精神萎靡、乏力,食欲下降。儿童患急性骨髓炎时,还可能表现出哭闹不安等情况,因为儿童对全身不适的表达相对有限,更多通过哭闹等方式体现。
3.白细胞计数升高等血象改变
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这是机体对感染的免疫应答表现,白细胞等免疫细胞聚集到感染部位参与抗感染过程。急性骨髓炎时,血常规的这种改变更为明显,通过血常规检查有助于辅助诊断骨髓炎。例如,白细胞计数可高达(10-20)×10/L甚至更高,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可超过70%。
三、不同人群骨髓炎症状特点
1.儿童
儿童急性血源性骨髓炎好发于长骨干骺端,如胫骨近端和远端、股骨远端等。局部症状除了红肿热痛外,儿童可能表述不清,更多表现为局部肢体的不愿活动、哭闹等。全身症状相对更突出,高热较为常见,且由于儿童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病情发展可能较快,需密切关注。例如,2-12岁儿童是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的高发人群,一旦出现肢体局部异常表现及发热等,应高度警惕骨髓炎。
2.老年人
老年人骨髓炎可能症状相对不典型,局部红肿热痛可能不如年轻人明显。全身症状也可能较轻,发热可能不显著。老年人多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等,骨髓炎发生后容易延误诊断。因为老年人对疼痛等刺激的敏感性降低,且基础疾病可能掩盖骨髓炎的症状,所以对于老年人出现肢体局部不明原因的疼痛、长期不愈的创口等情况,要考虑到骨髓炎的可能,需进一步检查明确。
3.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患者发生骨髓炎时,由于血糖控制不佳,局部感染不易控制,症状可能更复杂。局部窦道形成概率较高,且感染容易扩散。全身感染中毒症状可能相对更重,因为高血糖环境有利于细菌生长繁殖,同时糖尿病患者自身免疫力相对低下。例如,糖尿病患者足部发生外伤后,容易继发骨髓炎,且病情进展快,预后相对较差,需要严格控制血糖并积极治疗骨髓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