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侧睾丸肿胀怎么回事
右侧睾丸肿胀的原因可分为感染性因素、非感染性因素和其他因素。感染性因素包括附睾炎(细菌等感染,青壮年易患,有相关症状)、睾丸炎(多由附睾炎蔓延或病毒感染引起,影响生育)、睾丸结核(结核杆菌感染,有隐匿起病及相关中毒症状);非感染性因素有睾丸扭转(青少年易因诱因致血液供应受阻,起病急骤)、睾丸鞘膜积液(鞘膜腔内液体失衡,有渐进性肿大等表现)、精索静脉曲张(回流受阻等致阴囊内睾丸肿胀,影响生育)、外伤(外力撞击致肿胀等);其他因素有肿瘤(分原发和转移,有睾丸逐渐肿大等表现),出现右侧睾丸肿胀需及时就医通过多种检查明确病因并针对性治疗,不同年龄段处理不同,有基础疾病者需兼顾基础病治疗。
一、感染性因素
1.附睾炎
病因及机制:细菌等病原体感染是常见原因,如大肠杆菌等。病原菌可经尿道逆行感染,也可经淋巴系统或血行传播至睾丸。青壮年男性相对更易发生,性生活不规律、久坐等生活方式可能增加附睾炎的发生风险,比如长期久坐会导致会阴部血液循环不畅,利于细菌滋生繁殖。附睾炎发生时,炎症会引起右侧睾丸肿胀,同时可伴有阴囊疼痛、坠胀感,疼痛可放射至下腹部及腹股沟区,部分患者还会出现发热等全身症状。
2.睾丸炎
病因及机制:多由附睾炎蔓延所致,也可由病毒感染引起,如流行性腮腺炎病毒。腮腺炎患者在青春期后并发睾丸炎的概率较高,病毒可通过血液循环侵犯睾丸。睾丸炎发生时,睾丸会迅速肿胀,质地变硬,疼痛明显,可伴有高热、寒战等全身症状,对生育功能可能产生影响,尤其是双侧睾丸炎时更易导致生精功能障碍。
3.睾丸结核
病因及机制: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多继发于身体其他部位的结核病灶,如肺结核等。发病相对隐匿,睾丸逐渐肿大,初期可能无明显疼痛,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睾丸硬结、破溃等情况,伴有低热、盗汗、乏力等结核中毒症状。
二、非感染性因素
1.睾丸扭转
病因及机制:多见于青少年,常因剧烈运动或睡眠中体位改变等诱因引起。睾丸与精索的连接发生异常扭转,导致睾丸的血液供应受阻。睾丸扭转起病急骤,右侧睾丸肿胀的同时伴有剧烈的阴囊疼痛,疼痛可向腹股沟区或下腹部放射,还可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如果不及时处理,可在几小时内导致睾丸缺血坏死。
2.睾丸鞘膜积液
病因及机制:鞘膜腔内液体分泌与吸收失衡可导致鞘膜积液。原发性鞘膜积液病因不明,继发性鞘膜积液可由炎症、外伤、肿瘤等引起。右侧睾丸鞘膜积液时,表现为右侧睾丸渐进性肿大,呈囊性,表面光滑,有弹性感,一般无明显疼痛,积液量较多时可伴有坠胀感。
3.精索静脉曲张
病因及机制:精索内静脉回流受阻、瓣膜失效等原因可引起精索静脉曲张。多见于青壮年,左侧发病相对多见,但右侧也可发生。精索静脉曲张时,血液淤积可导致右侧阴囊内睾丸肿胀,可伴有阴囊坠胀、隐痛等不适,在站立、行走时症状加重,平卧休息后可缓解,严重的精索静脉曲张可能影响精子质量,对生育有一定影响。
4.外伤
病因及机制:睾丸受到外力撞击等外伤时,可导致右侧睾丸肿胀,同时可能伴有阴囊淤血、疼痛,受伤严重时可出现睾丸破裂等情况,患者有明确的外伤史,受伤后阴囊迅速肿胀、疼痛明显。
三、其他因素
1.肿瘤
病因及机制:睾丸肿瘤有原发性和转移性之分,原发性睾丸肿瘤起源于睾丸组织,如精原细胞瘤、胚胎癌等,发病原因可能与遗传、隐睾等因素有关;转移性睾丸肿瘤较为少见,多由其他部位的肿瘤转移而来。右侧睾丸肿瘤可表现为右侧睾丸逐渐肿大,质地坚硬,表面不平,一般无明显疼痛,但可伴有阴囊沉重感等症状。
当出现右侧睾丸肿胀时,应及时就医,通过详细的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病原学检查等)、影像学检查(如超声等)等明确病因,以便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对于不同年龄段的患者,处理方式有所不同,青少年出现右侧睾丸肿胀要尤其警惕睾丸扭转等急症情况,需紧急处理;对于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如糖尿病患者合并感染导致右侧睾丸肿胀,要在控制基础疾病的同时治疗感染等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