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查子宫内膜异位症
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需进行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血清学检查和腹腔镜检查。病史采集包括月经、痛经、生育、手术等情况;体格检查有腹部和盆腔检查;影像学检查有超声(经阴道和经腹)和MRI;血清学检查主要是CA125等;腹腔镜检查是金标准,需注意其适应证和禁忌证。
一、病史采集
1.月经情况:详细询问月经周期、经期时长、经量多少等。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可能出现月经失调,如经量增多、经期延长等,不同年龄女性月经情况表现有所差异,年轻女性可能因内分泌波动更易受影响,而围绝经期女性月经紊乱可能与卵巢功能衰退相关。
2.痛经情况:了解痛经起始时间、疼痛部位、疼痛程度及持续时间等。原发性痛经多从月经初潮开始,而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痛经常为继发性且进行性加重,不同性别患者均可能出现,但女性更为常见,病史采集时需关注疼痛与月经周期的关系等细节。
3.生育情况:询问是否有不孕史、妊娠次数等。子宫内膜异位症会影响生育,有过多次流产史或不孕的女性需重点排查,不同生育状态的女性患病风险及表现可能不同,已婚未育女性可能更关注生育相关影响。
4.手术史:既往是否有盆腔手术史等。盆腔手术可能导致子宫内膜异位种植,如剖宫产史等可能增加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风险,不同手术方式及手术史情况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的影响需在病史采集中明确。
二、体格检查
1.腹部检查:观察腹部外形,触诊腹部有无包块,注意包块的位置、大小、质地、活动度等。不同年龄患者腹部表现可能不同,年轻患者腹部包块需警惕良性或恶性内膜异位相关包块可能,围绝经期患者包块性质需更谨慎评估。
2.盆腔检查:双合诊或三合诊检查盆腔内情况,查看子宫大小、位置、有无压痛,附件区有无包块、压痛等。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盆腔检查可能发现子宫后倾固定、附件区囊性包块等,不同性别中女性盆腔检查是重要环节,需仔细操作以准确判断。
三、影像学检查
1.超声检查:
经阴道超声:是常用的检查方法,可清晰显示盆腔内情况,观察子宫肌层有无异位病灶、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等。对于不同年龄女性,经阴道超声的操作可行性及图像解读需考虑年龄相关生理变化,如青春期女性可能因处女膜未完全发育等因素选择经腹超声。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超声表现为单侧或双侧附件区无回声区,壁厚且粗糙,内可见密集光点。
经腹超声:适用于有性生活史但不适合经阴道超声或经阴道超声图像不清的情况,需充盈膀胱以更好显示盆腔结构。不同生活方式的女性,如运动量大、膀胱充盈困难者可能影响检查效果,需指导其适当饮水等准备。
2.磁共振成像(MRI):对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价值较高,能更清晰显示病变范围和深度,尤其对盆腔外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有优势。但MRI检查费用相对较高,一般用于超声检查诊断不明确或需更精准评估病变时。
四、血清学检查
1.CA125:血清CA125水平常升高,但特异性不高,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中,约80%的患者血清CA125水平轻度升高,一般小于35U/mL~50U/mL。不过,CA125水平还可受月经周期、妊娠等因素影响,在诊断时需结合临床情况综合判断。不同年龄女性CA125基础水平可能有差异,如绝经后女性基础水平相对较低,若升高需更警惕病变可能。
2.其他标志物:目前还有一些其他相关血清学标志物在研究中,如HE4等,但临床应用相对局限,需进一步研究验证其诊断价值。
五、腹腔镜检查
1.检查意义:腹腔镜检查是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金标准。通过腹腔镜可以直接观察盆腔内情况,看到异位内膜病灶的部位、大小、形态等,并可进行活检明确诊断。对于疑似子宫内膜异位症但其他检查未明确的患者,腹腔镜检查尤为重要。
2.注意事项:腹腔镜检查是有创操作,需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对于不同病史的患者,如既往有严重盆腔粘连病史者,腹腔镜操作难度可能增加,需充分评估风险。特殊人群如合并心肺功能不全等基础疾病的患者,需谨慎考虑是否行腹腔镜检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