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锻炼有哪些
腰椎间盘突出症有急性期、缓解期及日常生活中的锻炼方法。急性期可进行简单床上锻炼如仰卧位拱桥运动;缓解期有五点支撑法、游泳、飞燕式锻炼;日常生活中坐姿锻炼要保持正确坐姿并定时伸展,站姿锻炼需挺胸收腹、交替下蹲。各锻炼方法针对不同人群有不同注意事项,可帮助恢复腰部功能、预防疾病复发等。
一、急性期锻炼
急性期应尽量多休息,减少腰部活动,但也可进行一些简单的床上锻炼,如:
仰卧位拱桥运动:患者仰卧在床上,双膝屈曲,以足跟、双肘、头部当支点,抬起骨盆,尽量把腹部与膝关节抬平,坚持几秒后缓慢放下,一起一落为一个动作,连续进行10-20个。此运动可增强腰背肌力量,改善腰椎稳定性,对于急性期疼痛相对缓解后可开始进行,能逐步恢复腰部功能,但要注意动作幅度和力度,避免加重疼痛。对于年轻、身体状况较好且病史较短的患者较为适用,而对于老年患者或病史较长、疼痛较剧烈者,需在医生指导下谨慎进行,防止因动作不当导致腰部损伤加重。
二、缓解期锻炼
五点支撑法:仰卧位,双膝屈曲,以头顶、双肘及双足为支点,用力将臀部抬高,如拱桥状,随着锻炼的进展,可逐渐改为三点支撑法,即双臂置于胸前,用头顶和双足支撑身体,抬起臀部。五点支撑法一般每次练习10-15次,每天2-3组;三点支撑法可逐渐增加难度,每次练习5-10次,每天2-3组。该锻炼能有效增强腰背肌力量,不同阶段的支撑法适应不同恢复程度的患者,年轻患者可较快过渡到三点支撑法,而老年患者可能更适合从五点支撑法开始逐步进行。对于有长期伏案工作史的患者,通过锻炼可改善因腰部肌肉力量不足导致的腰椎问题,恢复腰部正常生理曲度。
游泳锻炼:游泳是非常适合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锻炼方式,尤其是蛙泳。在游泳过程中,水的浮力能减轻身体自重对腰椎的压力,同时游泳时腰部需要不断运动来协调肢体动作,可有效锻炼腰背肌。一般每周可进行3-5次游泳,每次30-60分钟。不同性别患者均可通过游泳进行锻炼,对于有肥胖问题的患者,游泳还能在减轻体重的同时锻炼腰部,而对于有既往腰部损伤病史的患者,游泳相对较为温和,能在不增加腰部过度负荷的情况下进行功能锻炼,但要注意游泳前的热身和游泳后的保暖,避免受凉导致腰部肌肉痉挛。
飞燕式锻炼:患者俯卧在床上,双臂放于身体两侧,双腿伸直,然后将头、上肢和下肢用力向上抬起,离开床面,形似飞燕,每次坚持3-5秒,然后放松,连续做10-15次,每天2-3组。飞燕式锻炼能进一步强化腰背肌力量,对于恢复腰部正常的运动功能有很好的帮助。年轻且身体状况较好的患者可较快适应该锻炼强度,而对于年龄较大、腰部功能恢复较慢的患者,可适当减少每次坚持的时间和锻炼的组数,逐步增加。有腰椎手术史的患者在医生评估允许后可逐步开展飞燕式锻炼,但要注意动作的缓慢和轻柔,防止对手术部位造成不良影响。
三、日常生活中的腰部保健锻炼
坐姿锻炼:保持正确的坐姿,坐时应尽量挺直腰部,可在腰部放置一个小靠垫,保持腰椎的生理曲度。每隔一段时间(一般30-60分钟)可进行简单的腰部伸展运动,如双手交叉抱头,将上半身缓慢向一侧扭转,然后再向另一侧扭转,每次扭转坚持5-10秒,重复3-5次。对于长期久坐的上班族等人群,正确的坐姿和定时进行腰部伸展锻炼非常重要,能有效预防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生和复发,不同性别久坐人群都应注意保持良好坐姿和适时锻炼腰部,有腰椎间盘突出症病史的患者更要严格注意坐姿,避免腰部负荷加重。
站姿锻炼:站立时要挺胸收腹,双肩后展,双脚与肩同宽,可每隔一段时间交替将一只脚后移半步,然后前脚掌着地,缓慢下蹲,再恢复原状,左右腿交替进行,每次下蹲坚持3-5秒,重复5-10次。这种站姿锻炼有助于调整腰部肌肉的张力,维持腰椎的稳定,对于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都有一定的保健作用,如对于从事站立工作的人群,可通过这种锻炼缓解腰部疲劳,预防腰椎间盘突出症,女性在生理期等特殊时期进行站姿锻炼时要注意适度,避免过度劳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