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头坏死置换术术后并发症
股骨头坏死置换术有感染、假体松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关节脱位等并发症。感染概率约1%-2%,表现为手术部位红肿等,需做相关检查,用抗生素等治疗;假体松动发生率5%-10%,表现为关节疼痛等,轻者保守重者翻修;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20%-40%,表现为下肢肿胀等,需早期发现,高危者采取预防措施;关节脱位发生率1%-5%,表现为关节疼痛等,术后要指导患者保持正确体位等降低风险。
一、感染
1.发生情况:股骨头坏死置换术术后感染是较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概率约为1%-2%。感染可能发生在术后早期,也可能延迟发生。从年龄因素来看,老年患者由于机体免疫力相对较低,发生感染的风险可能略高于年轻患者;生活方式方面,若患者本身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会进一步增加感染的易感性,因为高血糖环境有利于细菌生长繁殖;病史方面,既往有感染性疾病史的患者术后感染风险也会升高。感染主要表现为手术部位红肿、疼痛、发热,严重时可出现全身感染中毒症状,如寒战、高热等。
2.应对及注意事项:一旦怀疑感染,需进行血常规、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等炎症指标检测,以及手术部位分泌物培养等检查。治疗上多需要使用抗生素,对于严重感染可能还需要再次手术清创等处理。对于老年患者要加强营养支持,控制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等;有既往感染病史的患者术前要充分评估感染控制情况,术后密切监测感染相关指标。
二、假体松动
1.发生情况:假体松动也是常见并发症,其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一般来说,术后随着时间推移可能逐渐出现,发生率在不同研究中有差异,大约在5%-10%左右。从年龄角度,年轻患者由于活动量相对较大,假体松动的风险可能相对较高;生活方式方面,长期高强度运动等会增加假体承受的应力,从而促进假体松动发生;病史方面,若患者存在骨质疏松等情况,会影响假体与骨组织的固定,增加假体松动风险。假体松动主要表现为关节疼痛、活动受限,X线等影像学检查可发现假体与骨组织之间出现间隙等情况。
2.应对及注意事项:对于假体松动的患者,轻者可通过调整活动方式等保守措施缓解症状,重者可能需要再次手术翻修假体。年轻患者要适当调整运动强度,避免过度运动加重假体负担;有骨质疏松的患者要积极治疗骨质疏松,如补充钙剂、维生素D等;术后要定期进行影像学复查,以便早期发现假体松动迹象并及时处理。
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1.发生情况:股骨头坏死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较高,约为20%-40%。年龄方面,老年患者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且术后活动相对较少,更容易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生活方式上,长期卧床等会导致下肢血流缓慢,增加血栓形成风险;病史方面,有血栓病史或家族血栓病史的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风险更高。患者可能出现下肢肿胀、疼痛、皮肤温度升高、色泽改变等表现。
2.应对及注意事项:术后要密切观察患者下肢情况,可通过下肢静脉超声等检查早期发现血栓。对于高危患者可采取预防性措施,如早期活动下肢、使用抗凝药物(但需严格把握适应证和禁忌证)等。老年患者要注意定期活动下肢肌肉,促进血液循环;有血栓病史的患者术前术后要加强抗凝等相关监测和处理;术后卧床患者要做好下肢护理,避免下肢长时间不活动。
四、关节脱位
1.发生情况:关节脱位也是股骨头坏死置换术后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约为1%-5%。不同年龄患者发生脱位的风险有所不同,年轻患者由于活动度大,发生脱位的风险相对较高;生活方式中,不正确的体位姿势、过度的关节活动等可能诱发脱位;病史方面,若患者本身存在髋关节发育不良等基础问题,术后关节脱位风险会增加。主要表现为关节疼痛、活动障碍,髋关节处于异常体位等。
2.应对及注意事项:术后要指导患者保持正确的体位,避免髋关节过度屈曲、内收等动作。年轻患者要注意避免剧烈运动和不正确的体位姿势;有髋关节发育不良等病史的患者术前要充分评估,术后要加强康复指导,确保患者掌握正确的关节活动方式,降低关节脱位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