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肠炎症状表现多样,消化系统症状有腹泻(轻症数次到十几次,稀水样或蛋花汤样便,重者可达数十次甚至血便)、呕吐(程度不一)、食欲不振、腹痛(多为脐周痛);全身症状轻时精神稍差、烦躁,重时发热(37.5℃40℃)、脱水(分轻、中、重度)、电解质紊乱(低钾血症有精神不振等表现,低钠血症有头痛等症状)。不同年龄段症状有特点,婴幼儿期腹泻、呕吐严重,脱水发展快;学龄前期能准确描述不适,活动量减少;学龄期症状典型,可能影响学习生活。特殊人群需注意,早产儿症状严重不典型,易生长迟缓、合并感染;有基础疾病的小儿症状复杂、病情发展快,需综合治疗;过敏体质小儿可能有过敏相关症状,治疗要排查过敏原、谨慎选药。
一、小儿肠炎症状表现
1.消化系统症状:小儿肠炎最常见的消化系统症状是腹泻,轻症患儿每天腹泻次数可能在数次到十几次,粪便多为稀水样便、蛋花汤样便,颜色可呈黄色或黄绿色,部分患儿粪便中可能带有少量黏液。病情较重时,腹泻次数可更多,甚至可达数十次,还可能出现血便。呕吐也是常见症状之一,程度轻重不一,轻症可能仅偶尔呕吐,严重时可频繁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此外,患儿还可能出现食欲不振、腹痛等症状,年龄较小的患儿可能因腹痛而哭闹不安,年龄稍大的患儿能够表达腹痛的部位,多为脐周疼痛。
2.全身症状:病情较轻的小儿肠炎,全身症状相对不明显,可能仅表现为精神稍差、略有烦躁。而病情较重时,全身症状较为突出。发热较为常见,体温可在37.5℃40℃之间波动,部分患儿体温可能会突然升高,尤其是病毒感染引起的肠炎。还可能出现脱水症状,轻度脱水时,患儿可能表现为口渴、尿量稍减少、眼窝稍凹陷;中度脱水时,口渴明显,尿量明显减少,眼窝和囟门凹陷,皮肤弹性变差;重度脱水时,患儿可出现精神萎靡、嗜睡、甚至昏迷,尿量极少或无尿,皮肤黏膜干燥,弹性极差。此外,严重的小儿肠炎还可能导致电解质紊乱,出现低钾血症时,患儿可表现为精神不振、四肢无力、腹胀、心律失常等;低钠血症时,可出现头痛、嗜睡、惊厥等症状。
二、不同年龄段小儿肠炎症状特点
1.婴幼儿期(03岁):此阶段小儿消化系统发育尚未完善,肠炎时腹泻症状通常较为严重,呕吐也较为频繁。由于其水代谢调节能力较弱,脱水症状往往发展较快,容易出现中重度脱水。而且婴幼儿无法准确表达自身感受,可能更多地表现为哭闹、烦躁不安、精神萎靡等。
2.学龄前期(36岁):这个年龄段的小儿能够表达自己的不适,对于腹痛、恶心等症状可以较准确地描述。腹泻和呕吐症状相对婴幼儿期可能稍轻,但仍需密切关注脱水情况。此外,学龄前期小儿活动量较大,若因肠炎导致身体不适,活动会明显减少。
3.学龄期(612岁):学龄期小儿肠炎症状相对较为典型,腹泻、腹痛、呕吐等消化系统症状较为明确。由于其身体机能相对较好,对脱水等症状的耐受性可能稍强,但仍可能因发热、腹泻等影响学习和生活,出现精神倦怠、注意力不集中等情况。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早产儿:早产儿身体各器官发育更不完善,患肠炎时症状可能更为严重且不典型。腹泻、呕吐等症状可能导致其营养流失更快,更容易出现生长发育迟缓。而且早产儿免疫功能低下,更容易合并感染,在护理时需更加注意隔离,避免交叉感染。一旦出现肠炎症状,应及时就医,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和电解质情况。
2.有基础疾病的小儿:如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小儿,患肠炎时症状可能会更加复杂,病情发展也可能更快。基础疾病可能影响患儿的身体耐受性和恢复能力,增加治疗难度。在治疗肠炎的同时,需要综合考虑基础疾病的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例如,糖尿病患儿需要密切监测血糖,调整胰岛素用量,以避免血糖波动过大。
3.过敏体质小儿:过敏体质小儿患肠炎时,除了常见的肠炎症状外,还可能出现过敏相关症状,如皮疹、瘙痒等。在治疗过程中,需要仔细排查可能的过敏原,避免使用可能引起过敏的药物和食物。同时,在选择治疗药物时,要更加谨慎,告知医生患儿的过敏史,以防发生过敏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