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症状和治疗
神经根型颈椎病有疼痛(颈肩痛、上肢放射痛)、感觉异常(麻木、过敏)、运动功能障碍(肌力下降、活动受限)等症状;治疗分为非手术和手术,非手术有牵引、物理(热敷、理疗)、药物、运动疗法,手术适用于非手术无效等情况,方式有前路和后路等,各有注意事项。
一、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症状
1.疼痛症状:
颈肩痛:多为起始症状,可呈持续性隐痛或放射性刺痛,疼痛可向上肢放射,年龄较大的患者可能因长期劳损等因素,颈肩部疼痛更为顽固,而年轻患者若有不良生活方式(如长期低头玩手机),也易出现颈肩部位的疼痛不适。
上肢放射痛:疼痛沿神经根走行方向放射,如颈5神经根受累时疼痛可放射至上臂外侧、前臂桡侧;颈6神经根受累时疼痛放射至前臂外侧及拇指、食指;颈7神经根受累时疼痛放射至中指;颈8神经根受累时疼痛放射至无名指、小指及前臂内侧。性别差异上一般无明显不同,但不同生活方式人群发生放射痛的频率可能有别,长期伏案工作者相对更容易出现上肢放射痛。
2.感觉异常:
麻木:患者常感觉上肢、手指等部位麻木,麻木范围与受累神经根分布区一致,病史较长的患者可能麻木症状较为持续,且可能伴有感觉减退,年龄较大者由于神经退变等因素,感觉异常可能相对更明显,而生活方式健康的人群出现感觉异常的概率相对较低。
过敏:少数患者可出现上肢皮肤感觉过敏,对外界刺激的感觉较正常人更为敏感,这种情况在病史较短、病情相对较轻的患者中可能更易发现。
3.运动功能障碍:
肌力下降:受累神经根所支配的肌肉肌力可逐渐下降,表现为持物无力,严重时可出现肌肉萎缩,多见于病程较长的患者,年龄较大者由于身体机能衰退,肌肉萎缩可能相对更易发生,而经常进行上肢锻炼的人群肌力下降相对较慢。
活动受限:患者上肢活动可受到限制,如不能顺利完成抬举、抓握等动作,不同年龄人群活动受限的程度可能因身体基础状况不同而有差异,年轻且身体状况好的人群相对能较快恢复部分活动功能。
二、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
1.非手术治疗:
牵引治疗:通过牵引装置拉开椎间隙,减轻神经根受压,牵引重量和时间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调整,一般适用于病情较轻的患者,年龄较大且有骨质疏松等基础疾病的患者牵引时需格外谨慎,避免因牵引导致骨折等并发症,生活方式不良的患者在牵引后需注意纠正不良姿势,以防复发。
物理治疗:
热敷:利用温热效应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可使用热毛巾、热水袋等进行热敷,每次15-20分钟,每天可多次进行,不同年龄人群热敷温度和时间可根据耐受程度适当调整,皮肤感觉迟钝的患者(如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合并神经根型颈椎病时)需注意避免烫伤。
理疗:如超声波、红外线等理疗方法,超声波可促进组织代谢,红外线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对缓解疼痛、减轻炎症有一定作用,对于儿童患者一般不首先采用理疗方式,特殊病史患者(如体内有金属植入物)需提前告知医生,避免理疗导致不良后果。
药物治疗:可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如[通用名1]等)减轻炎症、缓解疼痛,此类药物对于有消化道溃疡病史的患者需谨慎使用,应评估胃肠道风险后再决定是否使用。
运动疗法:指导患者进行颈部的适当运动,如颈部伸展、旋转等运动,但要注意运动幅度和强度,避免过度运动加重损伤,不同年龄患者运动方式和强度需个性化制定,如儿童患者运动需在专业指导下进行,防止运动不当造成伤害,有严重病史(如颈椎不稳定严重)的患者运动前需经医生评估。
2.手术治疗:
手术适应证:经过严格非手术治疗无效或症状进行性加重,出现明显肌肉萎缩、肌力明显下降等情况时考虑手术,对于年龄较大、身体状况较差的患者需综合评估手术风险,生活方式与手术效果关系不大,但术后康复中生活方式的调整很重要,如术后仍保持不良姿势可能影响康复效果。
手术方式:包括前路手术和后路手术等,具体手术方式根据患者病情而定,手术存在一定风险,如神经损伤、出血等,术后患者需进行规范的康复护理,不同年龄患者术后康复进程可能不同,儿童患者术后康复需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密切观察恢复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