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睾丸肿瘤
睾丸肿瘤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更常见,包括生殖细胞肿瘤(精原细胞瘤、非精原细胞瘤)和非生殖细胞肿瘤;发病与遗传、隐睾、内分泌、环境等因素有关;临床表现有睾丸肿大、沉重感、转移及内分泌症状;诊断靠体格检查、影像学及肿瘤标志物;治疗以手术为主,辅以化疗、放疗;预后与病理类型、分期等有关,精原细胞瘤预后较好,非精原细胞瘤因情况而异,儿童患者需关注治疗对生长发育等的影响。
一、定义
睾丸肿瘤是指发生在睾丸组织的肿瘤,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原发性睾丸肿瘤更为常见,是男性生殖系统常见的肿瘤之一。
二、分类
1.生殖细胞肿瘤
精原细胞瘤:约占睾丸原发性肿瘤的30%-40%,好发于30-50岁的青壮年男性。其生长相对缓慢,预后较好。
非精原细胞瘤:包括胚胎癌、畸胎瘤、绒毛膜上皮癌、卵黄囊瘤等多种类型。这类肿瘤发病年龄相对精原细胞瘤更年轻,恶性程度通常较高。
2.非生殖细胞肿瘤:相对少见,包括间质细胞瘤、支持细胞瘤等,多为良性,但也有少数为恶性。
三、发病原因
1.遗传因素:某些遗传综合征与睾丸肿瘤的发病相关,如克氏综合征(47,XXY)患者,睾丸肿瘤的发病风险明显高于正常人群。有家族史的人群,其发病风险可能增加。
2.隐睾:是睾丸肿瘤重要的危险因素。未降入阴囊的睾丸发生肿瘤的几率比正常阴囊内睾丸高20-40倍。胎儿期睾丸下降异常,导致睾丸组织处于异常的环境中,易发生恶变。儿童期发现隐睾应尽早治疗,以降低睾丸肿瘤的发病风险。
3.内分泌因素:体内激素水平的异常可能与睾丸肿瘤的发生有关。例如,雄激素水平异常等情况可能影响睾丸组织的正常生长和分化,增加肿瘤发生的可能性。
4.环境因素:长期接触某些化学物质、放射性物质等可能对睾丸组织产生不良影响,增加睾丸肿瘤的发病风险。例如,长期接触农药、某些工业化学产品等。
四、临床表现
1.睾丸肿大:患者常可发现睾丸逐渐肿大,质地变硬,但一般无明显疼痛。
2.睾丸沉重感:由于肿瘤的生长,患者可能感觉睾丸有沉重下坠感。
3.转移症状:如果发生转移,可能出现相应转移部位的症状。如转移至肺部,可出现咳嗽、咯血等症状;转移至腹部淋巴结,可出现腹部肿块、腹痛等症状。
4.内分泌症状:某些睾丸肿瘤可分泌激素,引起相应的内分泌症状。例如,绒毛膜上皮癌可分泌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导致男性乳腺发育等。
五、诊断方法
1.体格检查:医生会对睾丸进行触诊,了解睾丸的大小、质地、有无肿块等情况。
2.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是睾丸肿瘤常用的初步检查方法,可以清晰显示睾丸及附睾的结构,有助于发现睾丸内的占位性病变,判断病变是囊性还是实性等。
CT和MRI检查:对于了解肿瘤有无转移以及转移的部位等有重要价值,可进一步明确病情,帮助制定治疗方案。
3.肿瘤标志物检查:如甲胎蛋白(AFP)、hCG等,对睾丸肿瘤的诊断、病情监测及预后评估有重要意义。例如,精原细胞瘤患者AFP通常正常,而非精原细胞瘤患者AFP或hCG可能升高。
六、治疗原则
1.手术治疗:是睾丸肿瘤的主要治疗方法。通常采用经腹股沟睾丸切除术,完整切除患侧睾丸。对于早期局限于睾丸的肿瘤,手术可达到根治的目的。
2.化疗:根据肿瘤的病理类型和分期等情况,术后可能需要辅助化疗。例如,非精原细胞瘤患者术后常需要联合化疗。化疗可以杀死残留的肿瘤细胞,降低复发风险。
3.放疗:对于某些高危的睾丸肿瘤患者,如精原细胞瘤术后有高危因素者,可能需要进行放疗,以降低局部复发的几率。
七、预后情况
睾丸肿瘤的预后与肿瘤的病理类型、分期、治疗是否及时规范等因素有关。精原细胞瘤的预后相对较好,经过规范治疗后,多数患者可以长期生存。而非精原细胞瘤的预后则因具体病理类型和分期不同而有所差异,早期非精原细胞瘤经过积极治疗也有较好的预后,但晚期患者预后相对较差。儿童患者患睾丸肿瘤时,由于其身体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在治疗过程中需要特别关注治疗对生长发育、内分泌等方面的影响,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以最大程度保障患儿的生存质量和未来的生长发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