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手足口病的方法有哪些
预防手足口病可从接种疫苗、保持良好个人卫生习惯、注意环境卫生、避免接触患者、增强自身免疫力等方面入手。接种手足口病疫苗是有效措施,6月龄-5岁为主要接种人群;要勤洗手并掌握正确方法,定期清洁消毒儿童物品;室内常开窗通风保持清洁,少带儿童去人群密集场所;避免儿童与患者密切接触;保证儿童均衡饮食、充足睡眠和适当运动以增强免疫力。
一、接种疫苗
1.原理及作用:接种手足口病疫苗是预防该病的有效措施之一。肠道病毒71型(EV71)疫苗可预防EV71感染所致的手足口病,对EV71相关的重症手足口病的保护效力可达90%以上。一般6月龄-5岁儿童是主要接种人群,基础免疫程序为2剂次,间隔1个月。对于5岁以上儿童,因感染EV71的风险降低,通常不推荐接种。疫苗接种后能在体内产生相应抗体,当接触EV71病毒时,抗体可发挥作用,降低感染发病及重症的风险。
2.不同年龄人群注意事项:6月龄以下婴儿因体内从母体获得的抗体可能会干扰疫苗免疫效果,且该阶段婴儿自身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接种疫苗后产生抗体的能力相对较弱,所以暂不推荐接种;5岁以上儿童若未感染过EV71且未接种过疫苗,若有暴露风险,可根据自身情况咨询医生后决定是否接种;对于有免疫缺陷等特殊健康状况的儿童,接种前需咨询医生,评估接种风险和收益。
二、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1.洗手方面:
频率:在接触口鼻前、进食前、处理食物前、便后、接触公共物品后等情况下都应及时洗手。例如,儿童玩耍后、从外面回家后,都要认真洗手。
方法:用肥皂或洗手液搓揉至少20秒,按照“内-外-夹-弓-大-立-腕”的步骤充分清洗双手。“内”是掌心对掌心搓揉;“外”是掌心对手背搓揉;“夹”是掌心对掌心,手指交叉搓揉;“弓”是弯曲手指使指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搓揉;“大”是大拇指在掌心中搓揉;“立”是指尖在掌心中搓揉;“腕”是清洗手腕。通过正确的洗手方法能有效清除手上沾染的病毒等病原体。
2.个人物品清洁:儿童的玩具、餐具等要定期清洁消毒。玩具可定期用清水和温和的清洁剂清洗,然后暴晒;餐具每次使用后要及时清洗,可通过高温煮沸消毒10-15分钟等方式进行消毒,以减少病毒残留。
三、注意环境卫生
1.居住环境:室内要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一般每天开窗通风2-3次,每次30分钟左右。这样可以降低室内空气中病毒的浓度。同时,要保持室内清洁卫生,定期打扫房间,清理灰尘、垃圾等。对于地面、家具表面等可使用含氯消毒剂等进行擦拭消毒,但要注意使用后及时通风,避免儿童接触到消毒剂。
2.公共场所:尽量少带儿童去人群密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如超市、商场、游乐场等。如果必须前往,要注意观察周围环境,避免接触可能被污染的物品。在公共场所,儿童的手不要随意触碰口鼻,接触公共设施后要及时洗手。
四、避免接触患者
1.传染源识别:手足口病患者是主要的传染源,在手足口病流行期间,要注意识别患者。手足口病患者的疱疹液、鼻咽分泌物、粪便中都含有病毒,具有传染性。
2.避免接触行为:尽量避免儿童与手足口病患者密切接触,如不要与患者拥抱、亲吻、共用餐具等。如果儿童所在的托幼机构或学校有手足口病病例,要及时关注相关信息,配合做好防控措施,如儿童从幼儿园或学校回家后要及时更换衣物、洗手等。
五、增强自身免疫力
1.饮食方面:保证儿童摄入均衡的饮食,多吃富含维生素、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如新鲜的蔬菜(菠菜、西兰花等)、水果(苹果、橙子等)、瘦肉、鱼类、蛋类、奶制品等。例如,蔬菜和水果中富含的维生素C等营养成分有助于增强机体的抵抗力;蛋白质是身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充足的蛋白质摄入有利于免疫系统的正常运作。
2.作息方面:让儿童保证充足的睡眠,一般学龄前儿童每天需要睡眠11-13小时,学龄儿童每天需要睡眠9-11小时。良好的睡眠有助于身体的自我修复和免疫系统的调节。同时,要鼓励儿童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如每天进行30分钟以上的户外活动,如跑步、跳绳、踢球等,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