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胰腺炎是多种病因致胰酶激活引起胰腺自身消化等的炎症反应,有轻症和重症之分,轻症预后较好,重症凶险死亡率高,其受年龄(儿童器官功能不完善、老年人易合并基础疾病且症状不典型)、性别(女性因胆道疾病风险有一定倾向性)、生活方式(暴饮暴食、酗酒易诱发)、病史(胆道、高脂血症、胰腺病史者易发病)等因素影响。
一、急性胰腺炎的定义
急性胰腺炎是多种病因导致胰酶在胰腺内被激活后引起胰腺组织自身消化、水肿、出血甚至坏死的炎症反应。临床上以急性上腹痛、恶心、呕吐、发热和血胰酶增高等为特点。
二、急性胰腺炎的危险性
1.病情严重程度差异
轻症急性胰腺炎:多数患者病情较轻,经及时治疗后预后良好,一般在1-2周内恢复,死亡率较低。这类患者胰腺病变较轻,主要表现为胰腺水肿,通过禁食、补液、抑制胰液分泌等保守治疗多可缓解。例如,在一些临床研究中,约80%左右的轻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经过规范治疗可顺利康复。
重症急性胰腺炎:病情凶险,死亡率较高。患者胰腺组织会出现坏死、出血等严重病变,可伴有多器官功能障碍及胰腺局部并发症,如胰腺脓肿、假性囊肿等。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如患者本身基础疾病较多(如糖尿病、胆道疾病等)、发病时年龄较大等。有研究表明,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死亡率可高达10%-30%甚至更高。其危险在于可引起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导致肺、肾、心等重要脏器功能受损,如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会出现呼吸困难、低氧血症等;出现急性肾衰竭时,会有少尿、无尿等表现,严重威胁患者生命。
三、急性胰腺炎的相关影响因素
1.年龄因素
儿童:儿童急性胰腺炎相对较少见,但一旦发生,由于儿童器官功能发育不完善,病情变化可能更为迅速。例如,儿童急性胰腺炎可能由感染、遗传代谢性疾病等引起,由于其代偿能力差,在出现重症表现时往往较难早期发现和干预,增加了治疗的难度和危险性。
老年人:老年人患急性胰腺炎时,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这些基础疾病会相互影响,使病情更加复杂。而且老年人对炎症的反应能力下降,临床症状可能不典型,容易延误诊断和治疗。例如,老年人患急性胰腺炎时,腹痛可能不剧烈,而以其他系统症状为首发表现,如消化道症状不明显,却出现心悸、胸闷等心血管系统症状,导致医生难以快速准确判断病情。
2.性别因素:一般来说,急性胰腺炎的发病在性别上没有明显的绝对差异,但在一些诱因方面可能有一定体现。例如,女性在妊娠期发生急性胰腺炎相对较少,但在胆道疾病方面,女性患胆囊结石等胆道疾病的概率相对较高,而胆囊结石是引起急性胰腺炎的常见病因之一,所以从这个角度讲,女性因胆道疾病引发急性胰腺炎的风险可能相对有一定倾向性。
3.生活方式因素
暴饮暴食:短时间内大量进食,尤其是高脂、高蛋白食物,会刺激胰腺大量分泌胰液,容易导致胰管内压力突然升高,引起胰腺自身消化,从而诱发急性胰腺炎。例如,长期有暴饮暴食习惯的人,患急性胰腺炎的风险明显高于饮食规律的人。
酗酒:酒精可刺激胰腺分泌大量黏稠的胰液,还可引起十二指肠乳头水肿和Oddi括约肌痉挛,导致胰管内压力增高,引发急性胰腺炎。长期酗酒者患慢性胰腺炎的风险也较高,而慢性胰腺炎在某些诱因下容易急性发作,加重病情。
4.病史因素
胆道疾病史:如胆囊结石、胆管结石等胆道疾病,结石可阻塞胆管,使胆汁反流进入胰管,激活胰酶,引发急性胰腺炎。有胆道疾病病史的患者,再次发生急性胰腺炎的风险明显高于无胆道疾病史的人群。例如,既往有胆囊结石病史的患者,当结石移动阻塞胆管时,就容易诱发急性胰腺炎。
高脂血症病史:高脂血症可导致胰腺血管脂质栓塞,影响胰腺的血液供应,同时胰酶代谢异常,容易引发急性胰腺炎。有高脂血症病史且未得到良好控制的患者,发生急性胰腺炎的概率较高,而且病情往往较为严重,因为高脂血症会从多个方面影响胰腺的正常生理功能。
胰腺病史:既往有胰腺炎病史的患者,再次发生胰腺炎的可能性增加。例如,曾经患过轻症急性胰腺炎的患者,在某些诱因下,如再次暴饮暴食、酗酒等,容易复发,而且复发时可能向重症急性胰腺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