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原因会导致子宫内膜炎
子宫内膜炎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包括分娩过程中自然分娩产程过长、胎膜早破及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等,产后身体恢复阶段卫生不佳、过早性生活;宫腔内手术操作如人工流产术、宫内节育器放置或取出术时器械消毒等不规范;邻近器官炎症蔓延如阴道炎、宫颈炎向上侵袭;还有个人卫生习惯差、机体免疫力低下等因素均会增加子宫内膜炎发生风险。
一、产后感染
1.分娩过程相关因素:
自然分娩时,产程过长、胎膜早破(胎膜破裂时间超过一定时长,如>24小时)等情况会增加子宫内膜炎的发生风险。产程过长使得细菌有更多机会侵入子宫,胎膜早破时,外界细菌可经阴道上行感染子宫。对于产妇来说,尤其是高龄产妇,自身机体恢复能力相对较弱,更容易受到感染影响。
剖宫产术后,手术切口局部的感染以及子宫切口愈合不良等情况也易引发子宫内膜炎。剖宫产手术操作过程中,子宫暴露于外界环境时间相对较长,细菌容易定植在子宫切口周围及子宫内膜,若产妇术后切口护理不当,或者本身存在贫血等基础疾病影响切口愈合,都可能导致子宫内膜炎的发生。
2.产后身体恢复阶段:产后产妇身体抵抗力下降,子宫颈口处于开放状态,此时如果不注意个人卫生,如恶露排出期间未及时更换卫生用品等,细菌容易滋生并上行感染子宫内膜。另外,产后过早进行性生活,也会将外界细菌带入阴道,进而感染子宫。
二、宫腔内手术操作感染
1.人工流产术:
手术过程中,器械需要通过阴道、宫颈进入宫腔,若手术环境不达标,或者手术操作不规范,如器械消毒不彻底等,就会将细菌带入宫腔引发感染。据相关研究,人工流产术后子宫内膜炎的发生率与手术操作的规范程度密切相关,不规范的人工流产手术使细菌感染子宫的风险显著增加。对于年轻女性来说,频繁进行人工流产手术会进一步破坏子宫内膜的防御机制,增加感染几率。
术后如果患者没有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合理的休息和护理,如过早从事重体力劳动等,也会影响身体恢复,增加子宫内膜炎的发生风险。
2.宫内节育器放置或取出术:
在放置或取出宫内节育器时,同样存在细菌感染宫腔的可能。操作过程中,宫颈口的短暂开放为细菌进入宫腔提供了途径。如果手术器械消毒不严格或者手术环境不清洁,就容易导致子宫内膜感染。对于本身患有阴道炎等妇科炎症的女性,在进行宫内节育器相关手术时,感染子宫内膜炎的风险更高,因为阴道内的细菌容易在手术操作中进入宫腔。
三、邻近器官炎症蔓延
1.阴道炎蔓延:
常见的霉菌性阴道炎、细菌性阴道炎等,如果病情没有得到及时控制,炎症可向上蔓延至子宫内膜。例如,霉菌性阴道炎时,阴道内的白色念珠菌大量繁殖,炎症可通过宫颈管进入宫腔,侵犯子宫内膜引发炎症。对于患有糖尿病的女性,由于血糖控制不佳,阴道内环境容易失衡,更易发生阴道炎且炎症容易蔓延至子宫内膜,因为高血糖环境有利于念珠菌等病原体的生长繁殖。
阴道炎患者如果不注意个人卫生,如不勤换内裤等,会加重阴道内的炎症状态,进而增加炎症向子宫内膜蔓延的风险。
2.宫颈炎蔓延:
宫颈炎时,宫颈部位的炎症可通过宫颈管向宫腔内扩散,累及子宫内膜。宫颈的慢性炎症长期存在,会使宫颈管黏膜充血、水肿,细菌容易在局部定植并向周围组织蔓延,包括子宫内膜。对于有多个性伴侣的女性,感染宫颈炎的几率增加,从而导致子宫内膜炎的风险也相应升高,因为多个性伴侣会增加病原体感染的机会。宫颈炎患者如果没有积极治疗,炎症持续存在,就会不断向子宫内膜侵袭。
四、其他因素
1.个人卫生习惯:长期不注意外阴清洁,如不经常清洗外阴、不勤换内裤等,会使外阴部细菌滋生,增加上行感染子宫内膜的风险。尤其是在月经期间,女性宫颈口开放,个人卫生习惯不佳更容易让细菌进入宫腔引发炎症。对于青春期女性,由于对个人卫生重视程度不够等原因,也容易出现因个人卫生问题导致的子宫内膜炎。
2.机体免疫力低下:患有一些全身性疾病,如艾滋病、严重的贫血等,会使机体免疫力下降,从而容易受到细菌等病原体的侵袭。例如,艾滋病患者由于免疫系统受损,对各种病原体的抵御能力减弱,子宫内膜感染的几率大大增加;严重贫血患者身体处于相对虚弱状态,也更容易发生子宫内膜炎。另外,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同样因为免疫力被抑制,子宫内膜炎的发病风险升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