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风寒感冒与风热感冒的区别
风寒感冒与风热感冒在病因、症状表现、舌苔脉象、治疗原则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等方面存在区别。病因上风寒感冒多因秋冬劳累后吹风受凉,风热感冒常因春夏劳累腠理疏松时受风热之邪侵袭;症状表现中发热程度、怕冷情况、鼻塞流涕、咳嗽、咽喉症状各有不同;舌苔脉象风寒感冒为薄白苔、浮紧脉,风热感冒为薄黄苔、浮数脉;治疗原则分别为辛温解表和辛凉解表;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人、孕妇各有相应注意事项。
风寒感冒:多因劳累后吹风受凉,风寒之邪侵袭肌表所致,常在秋冬季节发病较多,此时天气寒冷,人体易受风寒外邪侵袭。例如,长时间处于寒冷潮湿环境中,或夜间睡眠时未盖好被子,导致风寒之邪入侵人体,影响卫气的正常功能。
风热感冒:通常是人体劳累过度,腠理疏松,此时外界风热之邪乘虚而入引发疾病,常见于春夏温暖多风之时。比如,夏季高温天气下,人体大量出汗后,突然进入空调房,冷热交替使风热之邪侵袭机体,从而引发感冒。
症状表现方面
发热程度:
风寒感冒:一般为轻度或中度发热,体温多在38℃左右,少有高热情况。这是因为风寒之邪外束,卫阳被郁,发热程度相对较轻。
风热感冒:发热较为明显,体温可高达38℃以上,甚至更高,发热症状相对突出。是由于风热之邪侵袭,正邪相争较剧烈,导致发热程度较重。
怕冷情况:
风寒感冒:怕冷症状较为明显,患者常常裹紧衣物,需盖厚被子才能缓解怕冷感觉,这是因为风寒之邪束表,卫阳被遏,肌表失于温煦,所以怕冷明显。
风热感冒:怕冷症状相对较轻,甚至有些患者可能没有明显怕冷表现,这是因为风热之邪为阳邪,侵袭人体后,阳热之性使怕冷不突出。
鼻塞流涕情况:
风寒感冒:流清涕较为常见,鼻涕质地清稀如水。这是因为风寒之邪侵袭,导致肺窍不利,津液清稀外泄而流清涕。
风热感冒:流黄涕较多见,鼻涕颜色发黄、质地黏稠。是由于风热之邪犯肺,肺热熏蒸,津液被灼,所以鼻涕发黄黏稠。
咳嗽表现:
风寒感冒:咳嗽声重,咳痰清稀色白。是因为风寒之邪犯肺,肺气失宣,津液凝聚成痰,所以咳嗽声重且咳痰清稀色白。
风热感冒:咳嗽咳痰不爽,痰黄黏稠。这是因为风热犯肺,肺失清肃,热灼津液为痰,所以咳嗽咳痰不爽且痰黄黏稠。
咽喉症状:
风寒感冒:咽喉多不红肿疼痛,或仅有轻微不适。因为风寒之邪为阴邪,对咽喉刺激较小。
风热感冒:咽喉红肿疼痛较为明显,这是由于风热之邪上攻咽喉,导致咽喉部气血壅滞,出现红肿疼痛。
舌苔脉象方面
舌苔:
风寒感冒:舌苔薄白。这是因为风寒之邪在表,尚未化热,舌苔表现为薄白。
风热感冒:舌苔薄黄。由于风热之邪有热象,舌苔受其影响而呈现薄黄表现。
脉象:
风寒感冒:脉多浮紧。浮脉表示病邪在表,紧脉主寒证,所以风寒感冒脉象多为浮紧。
风热感冒:脉多浮数。浮脉提示病在表,数脉主热证,所以风热感冒脉象多为浮数。
治疗原则方面
风寒感冒:治疗以辛温解表为主,通过辛温的药物发散风寒之邪,使人体卫阳得以宣通,表邪得解。例如常用的麻黄、桂枝等药物,可起到发散风寒的作用。
风热感冒:治疗以辛凉解表为主,利用辛凉的药物疏散风热之邪,使风热之邪从表而解。常用的金银花、连翘等药物具有辛凉解表的功效。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体质娇嫩,风寒感冒时要注意保暖,避免再次受凉加重病情,同时要密切观察体温变化,因为儿童病情变化较快,若发热持续不退或出现其他异常症状需及时就医;风热感冒时要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让儿童多休息,保证充足水分摄入,由于儿童用药需谨慎,一般优先采用非药物干预缓解症状,如适当增减衣物、保证休息等,但如果症状较重也需在医生指导下合理用药。
老年人:老年人身体机能减退,风寒感冒时要注意休息,保暖的同时避免过度保暖导致出汗过多引起虚脱等情况,因为老年人调节功能较差;风热感冒时要关注老年人的基础疾病情况,如是否有心血管疾病等,因为发热等情况可能对老年人基础疾病产生影响,用药需更加谨慎,应在医生评估后合理选择药物。
孕妇:风寒感冒时要谨慎用药,尽量通过多休息、适当喝温热开水等非药物方式缓解症状,若需用药需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药物;风热感冒时同样要注意休息,保证水分摄入,用药也需在医生专业指导下进行,因为孕妇的特殊生理状态需要特别关注药物对胎儿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