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后韧带损伤怎么治疗方法
膝关节后韧带损伤的治疗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及术后康复。保守治疗适用于损伤轻、韧带未完全断裂且膝关节稳定者,有制动休息、物理治疗、康复训练等措施;手术治疗适用于韧带完全断裂、膝关节稳定性严重受损者,方式有韧带重建术和修复术;术后康复分早期、中期、后期,各期有相应的关节活动度、肌肉力量、平衡本体感觉等训练,不同年龄段患者在各阶段治疗中需注意相应事项。
一、保守治疗
1.适用情况:适用于损伤较轻、韧带未完全断裂且膝关节稳定性良好的患者,尤其对于儿童、老年人等身体状况不适合手术的人群较为适用。一般来说,膝关节后韧带损伤后,若膝关节的前抽屉试验、后抽屉试验等检查显示韧带部分损伤且膝关节无明显不稳时可考虑保守治疗。
2.具体措施
制动休息:使用支具或石膏固定膝关节于适当位置,限制膝关节的屈伸活动,通常需要固定4-6周,以促进损伤韧带的初步修复。儿童在制动休息时需注意支具或石膏的松紧度,避免影响肢体血液循环,老年人则要关注皮肤受压情况,防止压疮。
物理治疗:在损伤早期(通常是伤后48小时内)可进行冷敷,每次15-20分钟,每天3-4次,以减轻肿胀和疼痛;损伤48小时后可改为热敷或使用红外线照射等物理治疗方法,促进血液循环,加速炎症消退。物理治疗对于不同年龄人群均可应用,但儿童需在成人监护下进行,避免低温烫伤等情况,老年人要注意温度适中,防止皮肤烫伤。
康复训练:在固定期间,可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即让患者在伸直膝关节的情况下,用力收缩股四头肌,每次收缩持续5-10秒,然后放松,重复10-15次,每天3-4组。随着损伤恢复,逐步增加膝关节屈伸活动度训练等,但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儿童和老年人的康复训练强度要根据个体恢复情况适当调整,避免过度训练导致损伤加重。
二、手术治疗
1.手术适应证:当膝关节后韧带完全断裂、膝关节稳定性严重受损,如后抽屉试验阳性且伴有明显膝关节移位等情况时需要手术治疗。无论是儿童、青壮年还是老年人,只要符合手术指征都应考虑手术。例如,青壮年因运动损伤导致膝关节后韧带完全断裂,严重影响膝关节功能,就需要手术修复。
2.手术方式
韧带重建术:常用自体肌腱(如腘绳肌腱、股薄肌腱等)或异体肌腱进行韧带重建。通过手术将重建的韧带固定在胫骨和股骨的相应附着点上,恢复膝关节的稳定性。对于儿童患者,自体肌腱的选择要考虑其生长发育情况,尽量选择对生长影响较小的方式;老年人则要综合评估身体状况,确保手术耐受。
韧带修复术:适用于部分韧带损伤但通过修复可以恢复稳定性的情况。手术中对损伤的韧带进行缝合修复,恢复其解剖结构和功能。
三、术后康复
1.早期康复(术后1-6周)
关节活动度训练:在术后早期,逐步进行膝关节屈伸活动度的被动训练,每天2-3次,每次活动范围根据患者恢复情况逐渐增加,从0°-30°开始,慢慢增加到接近正常活动范围。儿童和老年人在训练时要轻柔,避免引起疼痛和损伤加重。
肌肉力量训练:继续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同时可开始进行直腿抬高训练,患者仰卧位,伸直下肢,将下肢抬高15-20厘米,保持5-10秒后放下,重复10-15次,每天3-4组。儿童要注意训练的趣味性,避免产生抵触情绪,老年人则要注意力量训练的强度,防止过度疲劳。
2.中期康复(术后6-12周)
关节活动度强化训练:进行主动膝关节屈伸活动度训练,患者可坐在床边,让小腿自然下垂,依靠重力逐渐增加膝关节的屈伸角度。同时可进行闭链运动训练,如靠墙静蹲,患者背部靠墙,膝关节屈曲30°-45°,保持3-5分钟,逐渐增加时间。儿童和老年人在进行这些训练时要有人陪同,防止摔倒。
平衡和本体感觉训练:使用平衡板、软垫等进行平衡训练,以及通过闭目站立等方式训练本体感觉,每次训练10-15分钟,每天2-3次。儿童进行平衡和本体感觉训练时要注意安全,避免受伤,老年人则要根据自身平衡能力调整训练难度。
3.后期康复(术后12周以上)
恢复正常活动训练:逐步进行步行训练、上下楼梯训练等,从慢速、平稳开始,逐渐增加速度和难度。同时可进行一些低强度的体育活动,如游泳等,但要避免剧烈运动。儿童在恢复正常活动时要在家长监护下进行,防止运动损伤,老年人则要根据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活动方式和强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