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肿瘤怎么办
卵巢肿瘤分为良性、恶性和交界性,良性常见浆液性等多单侧光滑活动,恶性常双侧凹凸不平固定,交界性介于两者间。诊断靠影像学(超声、CT、MRI)和肿瘤标志物(CA125、AFP等)。治疗上良性可手术或随访,恶性需手术、化疗、靶向治疗。不同人群有特点及注意事项,育龄女性防妊娠相关急腹症,老年女性防恶性,有家族史者定期检查。预防要定期体检、健康生活、遗传咨询。
一、卵巢肿瘤的分类
卵巢肿瘤可分为良性、恶性和交界性。良性肿瘤常见的有浆液性囊腺瘤、黏液性囊腺瘤等,多为单侧,表面光滑,活动度好;恶性肿瘤包括上皮性癌、生殖细胞肿瘤等,常为双侧,肿瘤表面凹凸不平,固定不动;交界性肿瘤介于良性和恶性之间。不同类型的卵巢肿瘤在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上有差异,需通过病理检查等明确诊断。
二、卵巢肿瘤的诊断方法
1.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是常用的筛查方法,可初步判断肿瘤的部位、大小、形态及性质,能发现直径小于1cm的卵巢囊肿等病变,通过观察肿瘤的囊性或实性、有无分隔、血流情况等初步区分良恶性。
CT及MRI检查:对于判断肿瘤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有无转移等有重要价值,能更清晰地显示盆腔内病变,尤其适用于评估恶性肿瘤的分期等情况。
2.肿瘤标志物检查
CA125:常用于卵巢上皮性癌的辅助诊断、病情监测及疗效评估,在卵巢癌患者中CA125水平常升高,但一些良性疾病如盆腔炎等也可能导致其轻度升高,需结合临床综合判断。
AFP:对卵巢生殖细胞肿瘤有特异性,如内胚窦瘤患者AFP明显升高。
HCG:对于卵巢妊娠滋养细胞肿瘤有诊断意义。
CEA:在部分卵巢上皮性癌中也可升高。
三、卵巢肿瘤的治疗方式
1.良性卵巢肿瘤
手术治疗:年轻患者多采取患侧卵巢肿瘤剔除术,保留对侧正常卵巢组织及部分卵巢皮质,以维持卵巢功能;年龄较大或无生育要求的患者可考虑患侧附件切除术。手术方式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开腹或腹腔镜手术,腹腔镜手术创伤小,恢复快。
随访观察:对于直径小于5cm的单纯性囊肿,可定期复查超声,观察囊肿变化,部分囊肿可能自行消失。
2.恶性卵巢肿瘤
手术治疗:早期患者行全面分期手术,包括腹腔冲洗液或腹水细胞学检查、全面探查盆腔及腹腔、切除所有可见肿瘤、大网膜切除、盆腔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等;晚期患者行肿瘤细胞减灭术,尽量切除所有原发灶及转移灶,使残余肿瘤直径小于1cm,术后需辅助化疗等综合治疗。
化疗:是重要的辅助治疗手段,常用化疗药物有铂类(如顺铂、卡铂)联合紫杉醇等,根据肿瘤的病理类型、分期等制定化疗方案,一般需多个疗程。
靶向治疗:对于某些有特定靶点的卵巢癌患者,可使用靶向药物治疗,如针对BRCA基因突变的卵巢癌患者可使用PARP抑制剂等,但需进行基因检测明确是否适合靶向治疗。
四、不同人群卵巢肿瘤的特点及注意事项
1.育龄女性
育龄女性卵巢肿瘤需尤其注意与妊娠的关系,有些卵巢肿瘤可能因妊娠而发生蒂扭转等急腹症情况。在诊断和治疗时要考虑到妊娠的影响,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检查和治疗方式。例如,超声检查相对较安全,手术治疗需谨慎评估手术对妊娠的影响。
2.老年女性
老年女性卵巢肿瘤恶性的可能性相对较高,在诊断时要全面检查排除恶性可能。治疗上需综合考虑患者的全身状况,如心肺功能等,手术及化疗等治疗方案的选择要更谨慎,尽量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3.有家族史人群
有卵巢肿瘤家族史的人群属于高危人群,应定期进行卵巢相关检查,如超声检查和肿瘤标志物检测等,以便早期发现病变。一旦发现异常,要及时进行进一步检查明确诊断,必要时进行预防性手术等干预措施。
五、卵巢肿瘤的预防措施
1.定期体检
女性应定期进行妇科检查,包括超声检查等,尤其是30岁以上的女性,建议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妇科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卵巢肿瘤等病变。
2.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均衡饮食,摄入富含维生素、矿物质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等,减少高脂肪、高糖食物的摄入。适度运动,保持健康体重,运动有助于增强体质,降低患病风险。戒烟限酒,吸烟和过量饮酒可能增加卵巢肿瘤的发病风险。
3.遗传咨询
对于有卵巢肿瘤家族遗传倾向的人群,如BRCA基因突变携带者等,应进行遗传咨询,了解患病风险及相关预防措施,必要时可考虑采取预防性卵巢切除等措施,但需充分权衡利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