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治疗骨关节炎方法
骨关节炎的治疗包括非药物、药物和手术治疗。非药物治疗有运动疗法(选择低冲击力运动且依年龄适度调整强度)、物理治疗(热疗、冷疗、按摩等)、辅助器具使用(依关节受累选合适器具并专业指导);药物治疗包括非甾体抗炎药(抗炎止痛但需注意不良反应)、软骨保护剂(改善软骨代谢但注意肝肾负担)、糖皮质激素(局部严重炎症时关节腔内注射但有禁忌);手术治疗有关节镜手术(清理病变组织改善症状)、截骨术(改变力线减轻负荷但有适应证禁忌证)、关节置换术(关节破坏严重时改善功能但术后需康复训练并关注并发症)。
一、非药物治疗方法
(一)运动疗法
适当的运动有助于维持关节的灵活性、增强肌肉力量以更好地支撑关节。对于骨关节炎患者,可选择游泳、散步等低冲击力的运动。游泳时水的浮力能减轻关节负担,使关节在几乎无负重的情况下活动,对膝关节、髋关节骨关节炎患者较为适宜;散步可根据自身情况调整速度和距离,能促进关节液循环,营养关节软骨。不同年龄的患者运动强度需适度调整,年轻患者可适当增加运动时间和强度,但也应避免过度运动导致关节损伤;老年患者运动要缓慢、循序渐进,避免剧烈运动。
(二)物理治疗
1.热疗:热疗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减轻疼痛。常用的热疗方法有热敷、红外线照射等。热敷可使用温水袋或热毛巾,温度一般控制在40-50℃,每次热敷15-20分钟,每天可进行数次。对于有皮肤感觉减退的患者,如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合并骨关节炎的患者,要特别注意温度,避免烫伤。
2.冷疗:在急性炎症期或关节肿胀疼痛明显时,冷疗可减轻肿胀和疼痛。可使用冰袋冷敷,每次冷敷10-15分钟,每天3-4次。但对于老年人或有血管疾病的患者,冷疗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引起血管收缩过度影响血液循环。
3.按摩:专业人员的按摩可帮助放松肌肉,改善关节周围的肌肉紧张状况。按摩力度要适中,根据患者的耐受程度进行调整。对于合并有骨质疏松的骨关节炎患者,按摩时要避免过度用力,防止引起骨折等并发症。
(三)辅助器具使用
根据关节受累情况选择合适的辅助器具,如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可使用拐杖、助行器来减轻关节负重;髋关节骨关节炎患者可使用髋关节保护垫等。辅助器具的正确使用能有效减少病变关节的受力,延缓疾病进展。不同年龄和身体状况的患者需要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辅助器具,并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使用和调整。
二、药物治疗
(一)非甾体抗炎药
非甾体抗炎药具有抗炎、止痛的作用,能缓解骨关节炎患者的疼痛和炎症。但此类药物可能会引起胃肠道不适等不良反应,对于有胃肠道疾病病史的患者,如胃溃疡患者,使用时需谨慎,可同时使用胃黏膜保护剂。不同年龄的患者对药物的耐受性不同,老年患者使用时更要密切关注不良反应的发生。
(二)软骨保护剂
如氨基葡萄糖等软骨保护剂,可改善软骨代谢,延缓软骨退变。研究表明,氨基葡萄糖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骨关节炎患者的疼痛,改善关节功能。对于长期服用可能存在肝肾负担的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要定期监测肝肾功能。
(三)糖皮质激素
对于局部严重炎症的骨关节炎患者,可考虑关节腔内注射糖皮质激素,能快速缓解疼痛和炎症,但不宜多次反复注射,以免引起软骨退变加速等不良后果。对于有感染风险、糖尿病等特殊情况的患者,使用时需严格评估利弊。
三、手术治疗
(一)关节镜手术
关节镜手术适用于关节内有游离体、滑膜增生明显等情况的骨关节炎患者。通过关节镜可以清理关节内的病变组织,如去除游离体、修整破损的软骨等,能改善关节症状。对于年轻、病变相对局限的骨关节炎患者,关节镜手术可能是一种有效的治疗选择,但术后仍需进行康复训练以维持关节功能。
(二)截骨术
对于有明显关节畸形的骨关节炎患者,截骨术可通过改变关节的力线来减轻病变关节的负荷,从而缓解症状。例如,膝关节内侧骨关节炎患者可进行胫骨高位截骨术。但截骨术有一定的适应证和禁忌证,需要严格评估患者的病情、年龄等因素,年轻患者可能更适合此类手术来延缓关节置换的时间。
(三)关节置换术
当骨关节炎患者关节破坏严重、疼痛剧烈、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时,可考虑关节置换术,如全膝关节置换术、全髋关节置换术等。关节置换术能显著改善患者的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但术后需要进行康复训练,并且对于老年患者要关注术后的并发症,如感染、假体松动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