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过敏中医怎么治
皮肤过敏可通过中医辨证论治、中药外治法、针灸推拿疗法治疗,同时需生活调护,包括避免接触过敏原、饮食调理和情志调节。中医辨证论治分风热犯表、风寒束表、血虚风燥型,分别用消风散加减、麻黄桂枝各半汤加减、当归饮子加减;中药外治法有熏洗和外敷;针灸选曲池等穴位,推拿按揉相关穴位;生活中要明确并避过敏原,饮食清淡易消化,保持心情舒畅。
一、中医辨证论治
1.风热犯表型:多因接触过敏原后,风邪与热邪相搏,侵袭肌表。症见皮肤瘙痒、发红,疹块色红,伴有发热、微恶风、口渴等。治以疏风清热,方用消风散加减,该方中荆芥、防风、牛蒡子、蝉蜕等可疏风散邪,石膏、知母清热泻火,当归、生地、胡麻仁养血活血润燥,临床研究表明消风散对风热型皮肤过敏有较好的缓解作用,能减轻皮肤症状,改善患者不适。
2.风寒束表型:常因禀赋不耐,复感风寒之邪,客于肌表。表现为皮肤瘙痒,疹块色白,遇寒加重,得温则减,恶寒重,发热轻等。治以祛风散寒,常用麻黄桂枝各半汤加减,麻黄、桂枝可发散风寒,白芍、生姜、大枣调和营卫,临床观察发现该方对风寒束表所致皮肤过敏有一定疗效,能改善因风寒外袭引起的皮肤过敏症状。
3.血虚风燥型:多由久病耗血,或年老体弱,气血不足,肌肤失于濡养,兼感风邪。症见皮肤干燥、肥厚、粗糙、瘙痒,病程较长,伴有面色萎黄、心悸等。治以养血润燥,祛风止痒,方用当归饮子加减,当归、熟地、白芍、川芎养血活血,生地、麦冬滋阴润燥,黄芪益气,防风、荆芥、白蒺藜、何首乌祛风止痒,现代药理研究显示当归饮子中的药物成分具有改善机体免疫功能、调节皮肤状态等作用,对血虚风燥型皮肤过敏有较好的调理作用。
二、中药外治法
1.中药熏洗:可选用一些具有祛风止痒、清热解毒等功效的中药煎水后熏洗患处。如用苦参、黄柏、蛇床子、白鲜皮等中药煎水,待水温适宜时熏洗皮肤过敏部位,这些中药成分能通过皮肤吸收,发挥作用,减轻皮肤瘙痒、红肿等症状。临床实践证明,中药熏洗对多种皮肤过敏有一定的缓解效果,能改善局部皮肤的炎症反应。
2.中药外敷:将某些中药研成粉末,用适当的液体调和后外敷于皮肤过敏处。例如,用马齿苋捣烂外敷,马齿苋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散瘀消肿的功效,对皮肤过敏引起的红肿、瘙痒等有一定的治疗作用,现代研究发现马齿苋含有丰富的黄酮类、萜类等成分,具有抗炎、抗过敏等活性。
三、针灸推拿疗法
1.针灸:选取相关穴位进行针刺,以调节机体气血、脏腑功能。常用穴位有曲池、合谷、血海、足三里等。曲池、合谷为手阳明经穴位,有疏风清热、解表的作用;血海为足太阴脾经穴位,能养血活血;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穴位,可调理脾胃,扶助正气。针刺这些穴位可通过经络传导,改善皮肤过敏相关的机体状态,临床研究表明针刺相关穴位对皮肤过敏有一定的治疗效果,能缓解皮肤症状,调节免疫功能。
2.推拿:通过特定的推拿手法作用于人体体表部位,以达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的目的。对于皮肤过敏,可采用揉按风池、风府、脾俞、胃俞等穴位,以及沿着膀胱经、脾经等经络进行轻柔的推拿,帮助调节机体的气血运行和脏腑功能,增强机体的抵抗力,减轻皮肤过敏症状。推拿操作需由专业人员进行,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法和力度。
四、生活调护
1.避免接触过敏原:无论是哪个年龄段的人群,都应尽量明确自己的过敏原并避免接触。例如,对花粉过敏者在花粉季节尽量减少外出,外出时佩戴口罩;对尘螨过敏者要保持室内清洁,定期清洗床上用品等。不同年龄、性别的人群需要根据自身生活环境和习惯来排查过敏原,如儿童可能对某些食物、玩具材料过敏,女性可能对某些化妆品过敏等。
2.饮食调理:皮肤过敏者的饮食应清淡,避免食用辛辣、油腻、海鲜等易致敏食物。对于不同年龄的人群,饮食要求有所不同,儿童应避免食用过多膨化食品、冷饮等,老年人则要注意饮食的易消化性。例如,风热犯表型皮肤过敏者不宜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风热症状;血虚风燥型皮肤过敏者可适当多食用一些养血润燥的食物,如红枣、黑芝麻、核桃等。
3.情志调节: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因为情志因素可能会影响机体的气血运行和脏腑功能,从而加重皮肤过敏症状。不同性别和年龄的人群情志调节方式可有所不同,女性可能通过适当的社交活动、听音乐等方式调节情志,老年人可通过下棋、书法等活动来保持心情平和。



